1944年5月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组织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后,任弼时就投入历史问题决议的起草工作。当月就写出了一个稿子,题为《检讨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议(草案初稿)(一九四四?五月)》(简称“任稿”)。这个稿子是以1941年秋毛泽东写的《历史草案》为蓝本改写而成的。在结构、内容和文字上,与《历史草案》基本相同。“任稿”分为六个问题:(一)关于四中全会的结论;(二)“左”倾领导路线的错误;(三)“左”倾领导路线的恶果和其思想根源;(四)在错误领导路线下还能获得一些成绩的原因;(五)遵义会议结束了这一错误路线,恢复正确的领导路线;(六)检讨历史的意义和学习党史的重要。
任弼时对稿子做了多次修改,一方面对两万多字的《历史草案》进行概括提炼,把精华吸收进来;另方面又反映1943年九月会议以来对党史路线问题的新认识。现存“任稿”有三个改稿。第一稿近一万二千字,第三稿压缩到一万字左右。
胡乔木在“任稿”基础上重新起草了一个《决议》草案稿(简称“胡稿”)。现存“胡稿”有三件:一是胡的手稿,共16页;一是胡手稿的复写件,一式三份,其中两份经任弼时修改,一份胡乔木自己修改过;一是录入任弼时、胡乔木所作修改的复写稿。
“胡稿”将近七千字,没有题目,正文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从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概述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爆发十年间,中国共产党曲折发展的历史。着重评述毛泽东以开展长期的农村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为核心的思想,和怎样运用这一思想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军事建设、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种问题,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第二个问题,基本上依据《历史草案》和“任稿”,概述第三次“左”倾路线是怎样占据党的统治地位及其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的严重错误内容。
第三个问题,分析“左”倾路线在党内取得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地位的历史原因,基本上依据《历史草案》关于社会根源、政治根源和代表人物的主观根源三方面的论述加以发挥。此稿指出,个人品质问题归根结底是历史的产物。
第四个问题,讲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胜利,指出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袖的新的中央,在实际上开始了党的马列主义的新时期。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中国的马列主义,而党现在是完全统一团结于毛泽东同志为领袖的中央的领导之下了。
“胡稿”由任弼时的秘书兼中央速记室主任张树德抄正并复写。任弼时在“胡稿”抄清稿上又进行了三次修改,每次修改都由张树德抄正。第一次,主要是文字上的修改;第二次,加上了题目《关于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期间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决定(草案)》,对“胡稿”第三个问题讲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结合的部分做了修改,加了近五百字的一段话,文字也有一些修改;第三次,除了文字上的修改外,主要是对“胡稿”中关于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部分,加写了七条提纲式的意见,从政治形态上对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概括。任弼时所作的概括,集中了中央政治局和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集体讨论决议草案时提出的意见。
对任弼时多次修改过的历史决议稿,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和参加六届七中全会的同志们仍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