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平民教育60年(3)

当教育界群星闪耀时 作者:赵婕 刘杨


到农村去

1928年5月9日,平教总会印发文章,要民众牢记十多年前袁世凯卖国的国耻日,这引发了奉系当局的不满。他们派兵包围了平教总会会所,想要逮捕晏阳初。不料晏阳初当时在天津出差,代理总干事陈筑山及其他在场的同事全部被捕入狱。晏阳初次日回到北京,不顾别人的劝告,直接来到警备司令部交涉,要求放人。两天后,经张学良从中斡旋,平教总会的人被释放。陈筑山离开监狱时还在教两名狱警识字,他不但把平民教育带到了牢房里,并和狱警成了朋友,临行时狱警们挥泪相送。

经过几年的平民教育实践之后,晏阳初发现农民占当时中国人口总数的85%,于是他决定将平民教育的重点转向农村。1926年,平教总会把河北省定县选为华北试验区中心,并且在定县设立办事处。中国知识分子这一次选择了与以往相反的道路,不是出国留学,而是走到农村去,为农民服务。

博士下乡

1929年到1930年之间,有60多位知识分子从北京来到定县,这在当时被称作“博士下乡”。北京有报纸这样报道:“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在科举考场取得功名的人、国立大学教授、大学校长、前国会议员、许多美国著名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和医学博士离开城里舒适的家庭,放弃令人羡慕的地位,来定县寻求使古老落后的民族恢复活力的途径,并建设自下而上的民主。”举家迁往定县后,晏阳初便把定县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乡,把定县的农民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

晏阳初曾说,从北京迁到定县,不是地理上几百里路的距离,而是跨越了十几个世纪的时间。晏阳初也告诫同仁,他们要做的是努力适应乡村生活,和农民同吃同住,而不是在定县搞一个“小北京”。当然这其中不乏半途而废的人,他们或是因为找不到适合农村的教学方法,或是因为不习惯定县的生活环境,最终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离开了,但平民教育实验依旧继续,此后也陆续有人前来定县从事平民教育工作。

志同道合的伴侣

晏阳初的儿子在回忆他小时候这次迁居时,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是愉快的。他认为这要归功于母亲。从这个时候的老照片上,也常见晏夫人许雅丽灿烂的笑容。比起很多近现代知识分子来说,晏阳初在婚姻上是十分幸运的。晏阳初的父母没有给儿子留下历史遗留问题,像鲁迅胡适等人那样需要为母亲而结婚。母舅曾给晏阳初提亲,父母以他要外出求学不知归期,不要贻误女方青春为由替他回绝了。他遇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体育系的许雅丽。这位健康、端淑、贤良的人生伴侣,是一位中美混血儿,其父亲许芹是纽约第一位受任神职——牧师——的中国人。孙中山先生到纽约,就曾住在许芹牧师家中。宴夫人一生与丈夫夫唱妇随,生育5个子女,为晏阳初的家庭生活和平民教育事业可谓尽心竭力。

1980年,她在晏阳初住院做手术时候,因发作心脏病救治无效去世,终年85岁,留下丈夫在世间10年对她怀念。

470所平民学校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并就此提出了“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种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晏阳初和他的同事们所进行的平民教育活动,不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凭空想象,而是走出去,和平民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想法,根据他们的需要编写教材,再发放到教师和学生手中进行试验。他们得到反馈后还会反复修订、改进教材。定县的472个村庄中建成了470所平民学校,开课时间一般设在农闲的秋冬季节,课堂就设在农家院里。他们还编写歌谣教会村民们唱,唱出他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歌咏他们劳作的艰辛和为社会做贡献后的坦荡与自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