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买书记历》 陈晓维:编后记(1)

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 作者:陈晓维


茨威格小说《看不见的珍藏》讲的是一个年迈目盲收藏家的故事。在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楼上的窗口里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地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了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收藏家是幸福的。当我们摊开前辈藏家郑振铎、阿英、黄裳们的淘书地图,加入他们的冒险之旅时,总是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在他们幸福的风暴中心有着无法预知,因而充满魅力的文献珍宝,有浸透历代贤哲智慧结晶的陈旧纸张,还有一只看不见的带我们挣脱强大世俗引力的求真之手。

然而物换星移,藏书的故事终究还是要写下新的章节。多年以来,淘书生活,淘书的人一直都在随着那令旗一挥,走马换将。今天再拿起这些步入藏书名人堂的风趣人物的访书记来读,兴味自是依旧盎然,但已不免使我们生出隔世之感。

如果回溯一下,我们会发现,近三十年来的淘书方式与他们那个时代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在八十年代,中国的旧书市场基本还是由国营的古旧书店垄断资源,一统天下。想看旧书所必须提供的盖着大红印章的机关介绍信、带有等级制度色彩的机关首长接待室,都使普通的爱好者只能徒呼奈何,望书兴叹。到了九十年代,北京中国书店开始市场化运作,各地也陆续出现了跳蚤市场、旧书摊、古玩市场,再加上拍卖行业的兴起,旧书的来源变得多元化,普通人也逐渐可以参与其中了。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非典以后,孔夫子旧书网踏浪而来,它毫不留情地颠覆了旧有格局,把全国各地海量的旧书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大有横扫千军的独大气势。很多原来觉得难找的书在网站上一搜即得,方便极了。同时海外的ebay、abebooks等购书网站上也出现了一批来自中国的淘书人,借助这些网站他们把触角轻松地伸向世界各地。海外的中文旧书资源在短期内便掀起一股汹涌的回流潮。

有些令人遗憾的是,无论网上购书,还是拍卖会的蓬勃发展,都使买书人和卖书人失去了直接见面的机会,旧书买卖进入了“零接触”时代。黄裳笔下的眼光好、有魄力的修文堂主人孙实君,爱赌咒发誓、言辞永远虚虚实实的传薪书店老板徐绍樵那样的好故事,以后不容易听到了。可以想象,未来的爱书人再讲起淘书故事,冷摊负手对残书的悠然情调没有了,利用信息不对称捡漏的狂喜减少了,察言观色、欲擒故纵的戏剧性场面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安坐电脑前的站桩式搜书。神奇的“网搜学”将成为每个淘书人的必修课。未来的淘书是实实在在的“信息技术产业”,是毫不含糊的针尖对麦芒的财力比拼。 并且,老一辈藏书家笔下动辄提及的宋刻元椠、精彩的明代版画,除了在拍卖会上偶尔灵光一现,也已是杳如黄鹤,渐行渐远了。如今常见的藏书主题是清三代精写刻、民国红蓝印、新文学,甚至红色文献、老画册、签名本。藏品价格的节节攀升和中产阶级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藏书的子门类被不断地拓宽。每个人都只能固守在一个极窄的领域里苦心经营。如果郑振铎老先生今天有机会到琉璃厂、潘家园走一趟,他一定会叹口气,摇摇头说:“再也不来了,白浪费时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