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原文】
祖母大人呀 A:
我自从拜别你老人家后,不觉得就半年了,但是现在家里状况怎么样,我亦不晓得。因为不能通信的关系,不能随时来写信问候你,请你老人家要恕我的罪。现在我在军队里头工作,身体很好,并且一切的事情我亦能留心,觉得非常快乐,但你老人家要常常保养身体为重。我的妻呀,你在家里要时□□ B平,侍奉祖母与同我在家一样,不要随你性情行为。如可你不能在家安心工作,随你自由结婚罢了。兄弟嫂娣侄子亦要听祖母的教训,不要对口,使她老人家不悦,我想你们亦安康呀。目前我在廿二军一九二团一连当军需长,现在我身边金钱困难,所以没钱寄回来养你老人家。我而今告诉与你,恐怕今年我不能归家过年了,我要参加打南昌九江胜利,请你不要怀念与我。你接到我的信后,务需马上把家里的状况详细的给我一封信,我就不会时常罣念吓。回信送廿二军一九二团一连携交吉安一带。
不肖孙朱锡绍 C
于吉安富田圩
一九三〇年十一月廿七日
【家书背后的故事】
笔者有幸于数年前在赣南老家南康龙回乡一烈士后人手中,发现一件 1930年 11月 27日于吉安富田圩发出的家信,封背贴赣西南赤色邮政捌分票一枚,盖有所经路站、分局等 13枚邮戳,被全程送达收信人手中而保存下来。这件实寄封,信息丰富,邮史价值很高。
A 信中“呀”、“吓”为赣南地方客家用语。
B 家书原文中模糊不清或缺损的字用□表示,下同。
C 落款的“不肖孙,朱锡绍”,“绍”字涂改过,经了解,烈士在家用名“朱锡绍”,参加红军用
名“朱锡照”,写信时一时笔误,又改正过来。
发现人朱昌阶(已故)在拆除祖传老屋的土砖墙时,发现墙缝中用粗蓝布包裹着一封信。由于阴暗潮湿,外层蓝布已腐朽成碎片,无法留存。信封也残损严重,仅内笺有少许虫蛀,可窥全貌。
信末署名是“不肖孙,朱锡绍”。经查 1982年《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有南康县龙回乡 306名烈士,其中第 256名即朱锡绍。朱锡绍是龙回乡社下村人, 1901年生,高小三年文化,父亲早年故去,母亲改嫁,从小由祖母抚养长大, 1930年 4月参加红军,已婚,无嫡传。朱锡绍在信中说“在廿二军一九二团一连当军需长”,后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其妻改嫁信丰县。
在信封残片上,仅留存“……命委……会转……乡苏维埃政府交……同志启”字样。经笔者考证,其收信地址全称为“江西省南康县革命委员会转龙回乡苏维埃政府交朱昌阶同志启”。
因为南康县革命委员会早在 1930年 3月 24日(朱锡绍参军前)就已成立,乡政府离烈士家仅 3华里,而时任南康县革委会主席的朱伯璜与烈士同宗族,转交信件较方便,故烈士把收信地址写成了由县革委转乡政府。
至于为什么朱昌阶是收信人,经了解有以下原因:一是朱昌阶为烈士侄子,同龄人,而且关系较好;二是直书祖母姓氏(普通妇女)难以查询;三是朱昌阶生前时有转交信件之事。
我们在信封正面右上角还能依稀辨认出有紫色的“挂号”字迹残痕,贴 8分邮资,应是单挂号。这可能是烈士参军后的第一封信,也是唯一的一封家信。信中说:“因为不能通信的关系,不能随时写信问候你”,在部队“觉得非常快乐,只不过生活较为艰苦,身边金钱困难”,“不能归家过年”等等,说明烈士用寄挂号信来表达其思乡思亲之情何等切切。
这是一件满身创伤又无比珍贵的早期赤色邮政文物,也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从赣中寄赣南并安全送达收信人的赣西南赤色邮政邮路实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