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士杰关于接管天津的点滴记忆 2

红色家書背后的故事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


A 士勋弟,指写信人的弟弟罗士勋,排行老三。 B 淑清,指写信人的爱人李淑清。 C 士俊兄,指写信人的大哥罗士俊。 D 士强弟,是写信人的堂弟,自从父母去世后一直在罗士杰家生活。

车站的买卖如不能继续做,父亲有无其他营业,请告知。可能由我代想一个办法,及找营生。急速回信到:天津市英租界大里西道衡阳路六号东北野战军后勤政治部宣传队

【家书背后的故事】

1949年 1月 15日, 200万海河儿女欢天喜地庆祝天津解放。 9天后,参与天津接管工作的罗士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远在哈尔滨的父亲写了上面这封信。

罗士杰是东北野战军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的一名战士。天津解放初期,他所在的宣传队就参加了解放平津的战勤工作,罗士杰被分配到接收物资的工作组,负责接收战后的胜利品。从这封家书中可以看出,接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大家精神愉快,士气高昂。

接管天津,我党早有筹划。 1949年 5月,天津军管会主任黄克诚在《关于天津接收工作给中共中央、华北局的综合报告》中说,早在部队攻城之前,一批准备接管天津的干部已集中待命,做好了准备。第一,进行思想动员,说明进城任务,为解放天津人民,建设天津,为华北人民与解放战争服务。讲明进城工作的方针步骤;宣布纪律,不乱讲,不乱做,不私拿东西,不贪污腐化,遇事请示报告;讲解各种具体政策,如职工运动、工商政策、外交政策、文化政策等,使参加工作的干部统一思想、统一政策认识。第二,组织接管机构,分财经、文教、市政三大部门。财经部门下设金融、对内对外贸易、仓库、交通、铁道、水利、农林、摩托、卫生、电讯、工业、不管等共十三个处;文教部门设有新闻出版、教育、文艺三个处;市政部门下设公安、卫生、教育、民政、工商、公用、财政等局,并把所有来的干部分别配备到各个机构。第三,划分和确定各部门接管对象,并由各部门自行订出接收计划,交市委会审查。第四,拟制布告条例等,以备进城使用。

1月 14日开始攻城,主要接收干部当日进到杨柳青附近。 15日上午 12时公安干部一部即进入市内,军管会与各机构的主要干部于 16时进入市内,其他干部和纠察部队连夜赶赴市内。 16日所有干部全部到达,立即赶赴指定岗位展开接收工作。

原国民党各机关人员(包括政权、文教、学部、企业),除政权、学部、特务机关留少数人看守办公地点外,其余人员大部分遣散回家;企业部门人员,除战斗激烈,遭受炮火威胁的单位分散回家外,其他均在各单位未动。因为各机关均有移交的精神准备,有些单位还进行了移交演习。所以我接收干部到达各岗位后,一经号召,分散回家人员很快就返回了工作岗位,经我方宣布政策,讲明接管方针、手续后,即行办理移交。这样,有些部门迅速恢复了日常工作,如警察、公用事业及一部分工厂。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所有机构,除个别未发现的机构及敌人破坏和遭受战争毁坏的机构(如中纺七厂、正中书局等)外,已全部接收完毕。

所接收机构的物资、档案、用具等,除敌人事先疏散、埋藏及烧毁者外,其他文件物资均完整无损,接收工作顺利完成。所接收的物资中数量较大的有布、纱约 150万匹,各种粮食约 3000万斤,汽油、机油约 4万桶,军衣(大衣、棉衣、单衣)约 30万套。至 2月初,接管任务基本完成。 A

当时 20岁的天津市立商科职业学校会计科学生徐天瑞,在日记中记载了天津刚刚解放及解放军接管天津的有关情况。他在 1949年 1月 15日的日记

A 参见中共天津市党史征集委员会、天津市档案馆编:《天津接管史录》(上)一书,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年 7月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