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振乾:戎马倥偬不忘本 2

红色家書背后的故事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


【家书背后的故事】

这是我伯父王振乾( 1914—2005)写给他的两位弟弟的信,其中一位是我的父亲王振坤,另一位是我的叔叔王振林。我的父辈兄弟五人,分别为王振文、王振武、王振乾、王振坤、王振林,还有一位姑姑是他们的大姐。

我的老家在沈阳城南祝家镇上高士村,村前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潺潺流过。村后是一片低矮起伏不平的丘陵。清朝末年,我的祖辈从山东登州来到这里,一直靠土地维持生计,遵循“勤劳持家,书香继世”的祖训,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出外读书。

其中大伯父王振文中年去世,留下一男二女;二伯父王振武继承家业当家主事;三伯父王振乾、父亲王振坤在外读书;叔叔王振林在外做工。

三伯父王振乾,少年时代受进步思想影响,追求真理,积极投身革命。在北平汇文中学读书期间,发动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3年考入东北大学后,成为东北大学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参加了一二 ·九运动。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作为东北大学张学良校长的学生,三伯父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借陪同燕京大学著名教授、爱国学者、历史学家顾颉刚给张学良讲学之机,向张学良面陈东北大学广大师生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西安事变发生后,

他又前往西安做东北军的统战工作,并在东北军组建了抗日救亡先锋队第二支队,任政治指导员,后奉命赴东北军第 57军组建中共地下党工委,任中共东北军 57军工委委员、第 111师工委委员等职。在艰险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他依靠和团结东北军的进步力量,在上层军官中开展统战工作,为促成该部起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三伯父历任东北挺进纵队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辽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四野 50军政治部主任、 53军政治委员等职。 1948年东北解放前后,他参与领导对长春起义部队(原国民党 60军)的改造工作。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将这支曾经被国民党长期控制的旧军队彻底改造成新型的人民军队。

辽沈战役后,三伯父与陶铸同志一起随四野南下,参加并指挥了鄂西、广西剿匪战役。 1949年 12月 28日,他在广西柳州驻军期间给沈阳家乡的兄弟们写了一封信,一开头就表达了对不能侍奉母亲的内疚和对兄长持家的感激。

前曾接坤弟来信,今又接二哥十一月十八日一信,知我母今年很是劳碌,身体尚甚健康,至为欣慰。乡间生活我尚记忆,再加我母一向勤俭成风,我等为母养老以求永年,实不能苛求于二哥,而应自责。我虽在革命军队中服

务,但甘食暖衣,较我母享受不可比拟,常引为内疚,而未敢忘本。二哥对我母物资与精神照顾之周,弟等只能感激,手足情殷,天涯地角,寤寐不忘。……

奶奶当年支持我三伯父参加革命,在国民党统治的家乡,要冒很大风险,她可谓开明老人。在伯父的影响下,我家有不少人也参加了革命。 1946年四平战役后,三伯父王振乾带领侄女王福媛(即王克)参加了人民军队。二伯父的儿子王福咸在抚顺念中学时自愿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月 6日这封信,三伯父说的是赴长沙就任 53军政委的事。 53军是由国民党中将陈明仁长沙起义部队改编而来的。长沙起义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大事件,三伯父能够参与整编和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是幸运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