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人与圆人
这里,我们先介绍英籍小说名家E.M.福斯特有关小说中人物角色的两种分类概念: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
所谓的扁形人物,指的当然不是前台北市长麾下戴绿色扁帽子那群人,而是小说中扁平如薄薄一张纸的人物。他的制造方式通常是,把差异去除,把变动阻绝,把各自的性格抹平,最终正如克里斯蒂所说的,连性别也不存在(尽管理智上我们仍知道他们是男是女),个性也没有了,而简单成为“一个”概念。比方以耳熟能详的金庸小说角色为例,郭靖是“忠厚”,黄蓉是“世故”,小龙女是“纯真”(对不起,依我个人看比较接近“愚蠢”)云云——没错,扁形人物最大的集散地是通俗类型小说和同概念的好莱坞电影。
作家在形塑扁形人物之时,是已知,而不是未知;是制造,而不是思考。他并非借此探索人性的复杂微妙及其变化,而是摆脱拿来“用”的。以推理小说来讲,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充当“被害人”“凶手”“侦探”和“嫌犯”等缺一不可的概念性要角,而通常他们尚各自拥有次一级的职业身份,比方说“警察”“富翁”“继承人”“管家”“司机”“花花公子”“律师”等,他们出现时不必佩戴名条就很容易辨识,因为你看到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走过来,而是一张名片走过来。
然而,扁形人物并非全然的一无可取,我们先看在小说和电影电视的世界中充斥着不亚于恒河沙数的其薄如纸人物,就知道个中必有道理。这一点世故敏锐如福斯特知之甚详,他指出两点:一是易于辨识,另一是便于读者记忆,这两大优点当然互为表里。
不信我们可以试试看。像我们前述的金庸小说人物,你不会搞混,也很容易向别人引述,因此,他既不用考验读者的耐心、专注和能力(洞察力、感受力、记忆力等),更易于传播和引用;然而,我们要怎么才能简单辨识小说中的非扁形人物呢?你要如何才能记得清《战争与和平》里的安德烈公爵呢?或《白痴》里的梅诗金呢?或《喜剧演员》里的那位第一人称叙述者布朗呢?用福斯特的话来说是,“……我们却无法以一句简单的话将他描绘殆尽。在我们的记忆中,他和那些他所经历的大小场面血肉相连,而且这些场面也使他不断改变。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很清楚地记得他,原因在他消长互见,复杂多面,与真人相去无几,而不只是一个概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