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魔与希特勒:哈利·波特的和谐大同社会
《哈利·波特》另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角色,自然是头号反派伏地魔。作为“黑暗魔王”,自然有当代西方年轻读者当他是拉登,但这是毫无根据的,反而他的角色设定更接近这一代已开始陌生的希特勒。作为疯狂种族主义者,讨厌非纯种巫师,有童年阴影,有毁灭文明的倾向,精神分裂,崇尚武力,不懂爱情,却同时恐惧死亡,这些都是希特勒广为人知的造型。最有趣的是伏地魔本人同样不是纯种巫师,却又要拼命掩饰,正如近年有研究指希特勒居然有犹太人血统,因为他的祖母曾为犹太富翁打工,而希特勒的父亲据说就是二人的私生子。这丑闻无论真假,都成了希特勒的一生心病,因此他未大规模逼害犹太人前立的第一条带有歧视性的德国法律,就是禁止本国女人为犹太人工作。相传希特勒死前,曾聘请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为他训练演讲,就好比伏地魔邀请同属非纯种巫师的哈利加入其阵营般讽刺(参见《拜见希特勒》)。
通过阅读反伏地魔的斗争、邓不利多身为校长的出柜、设定建制派老处女强人为反面教材,《哈利·波特》的左翼政治正确倾向,就表露无遗。再让我们看看其他例子:在整部小说、整套电影中,罗琳不断歌颂人和动物和平共处的大同世界,以抗衡伏地魔阵营强调的血统论,明显是她支持多元文化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证明。哈利·波特生活清贫,不爱名牌,专爱和半人马、天狼星一类边缘角色交朋友,反映了他拥抱第三世界、反对全球化经济和文化整合。学校主角们不断挑战教条,作弄讨厌的恩不里居,反映罗琳支持英国前首相马卓安的平民化教育改革。虽然《哈利·波特》轴心情节是“反恐”─和伏地魔斗争,而且批评妥协的绥靖主义者,似乎合乎布什主义的极右精神,但作者刻意将战场抽离于民间和正常人,强调反恐和平民无关,依然多少符合自由主义的反战精神,可谓从一而终。
●回到现实:罗琳的左翼偶像·哈利仔全裸演出
事实上,罗琳从来没有隐藏自己的政治取向,在访问时承认自己以激进社会运动前辈米特福德女士为偶像。这位米特福德生于显赫家庭,兄弟姐妹都疯狂热爱政治,立场却各走极端,既有公开的纳粹主义者,也有像她那样的共产主义者,一家人在二战前后因政见不同而反目成仇。米特福德曾独自支持西班牙内战,著作甚丰,一度成为共产党员,晚年在美国推广“调查式报道”,颠覆了新闻工作的旧常规,对日后米高摩亚一类带明显个人立场的半纪录片有启导式影响。罗琳说,她14 岁时读米特福德的著作就被“影响了一生”,《哈利·波特》的反种族主义倾向,似乎就是源自米特福德的反纳粹经历。既然米特福德左得那样彻底,罗琳也被西方保守派视为亲共人士,担心她的作品是带有左派政治色彩的儿童糖衣炮弹。未有邓不利多出柜等事件前,教会保守派已批评《哈利·波特》“歌颂巫术”、“远离神的温暖”,是“魔鬼的作品”,尽管罗琳后来自招为苏格兰教会信徒,“相信上帝而不是魔术”,也未能逃过现代宗教审判。罗琳公然通过儿童文学“鼓吹”同性恋,严重冲击教会捍卫的传统家庭道德观,根据香港淫审处的道德准则,已足以被“强烈劝吁”,而在新保守风潮盛行的当代美国,她被要求“滚回生下她的撒旦身边”,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