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苏轼:大宋达人秀(26)

江湖有酒 庙堂有梦 作者:谢青桐


十三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宋哲宗驾崩,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皇太后向氏摄政,试图促成新旧两派的和解。这年五月暮春,苏轼被赦免,并被朝廷封为成都玉局观提举(宋代祠官)。这是苏轼一生最后的官职,也是朝廷给予苏轼的最后交代。告别海南土著,儋人沿途送别,依恋不舍。苏轼北归后动情地对友人说:“澹耳风土极善,人情不恶。”他能从穷荒的海南岛活着归来,曾居蛮荒之地,穷得家徒四壁,对海南还能有“极善、不恶”的好评,这个苏东坡真能吃苦,也真能取乐,也足见他与当地父老的情谊。九死南荒侥幸余生,回顾迁谪之苦、贬逐之路,他坦然受之,无怨而无悔,这是东坡式的幽默与智慧。渡尽劫波,相逢一笑,意味深长。

岭海7年的流放生活中,苏轼一家死了9口人,虽然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可他依然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六月,苏轼渡过琼州海峡北返,在藤州江上吟诵道:“我心本如此,月满江不湍。”他想说,他的心本来就像江月一样圆满纯白,像江流一样波澜不惊。

北归的道路让他百感交集,他呼吸到长江的气息,离熟悉的中原越来越近了。宋朝的百姓并没有忘记这位曾经的朝廷重臣、经纶满腹的大学士。苏轼在遇赦归途中,经过润州、前往常州时,运河两岸拥满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他们随船前行,怀着仰慕之情,争着要看看这位久经磨难的大宋达人的风采。即使他不断被贬谪,依然才高盖世,众望所归。“持归岭北万人看”是当时百姓争相围观苏轼的真实写照,仿佛苏轼早已达到《华严经》里“如日在虚空,照临一切处”的境界。苏轼文章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苏东坡成为万众景仰的一代文宗,他走一路,写一路,写一路,火一路,写出来的多数都是千古名篇。66年的岁月里,波澜重重,几起几落,他始终保有着那颗温柔细腻的文心。然而,此时的苏轼因旅途劳顿早已染病在身。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的六月,苏轼卧病常州。筋疲力尽的他,数病同生,四肢肿痛,焦渴吐血,连续20多天不能进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