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的血与火时代里,最具备献身意志的,往往是年轻人。而此时年仅20岁的姬公子,正是这样典型的少数派,而他主战的原因很简单:他姓姬。
周武王姬发的姬。
姬,这个渊源古老的姓氏,据说源于华夏族的先祖黄帝。
韩国的王室同样分享姬姓的荣光。而姬公子的家族,和王室的关系更不一般。从他的祖父姬开地开始,到其父亲姬平,先后担任韩国丞相,几乎占据了韩国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舞台核心。这种世代相传的情况,在战国时期很少出现,或许在韩国这个传统性强的王国中,贵族和王室的联接还保持着同根连体的紧密。
正因为如此,20多岁的姬公子更是无法接受被暴秦所灭的耻辱,为国、为家,他都主张必须一战!
可惜的是,姬公子不仅没有足够的外援,连应有的内援都相当缺乏。
早在幼年时,父亲姬平就因为内忧外患的局面而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从此家族重担落在姬公子身上,虽然财力优裕,但除了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姬公子几乎根本没有其他太多社会资源。因此,此时的招兵买马,在许多人看来,就是一个富家公子的冲动游戏而已。
如果秦国人知道这件事,估计也会笑掉大牙。
因为他们实在太有理由狂笑了。
秦军的统兵大将名为腾,担任秦国的内史。特意派出这样的官员来攻占韩国,充分表明了嬴政的自信:
“韩国人,你们听好了,内史只是掌管治安的武官而已!”
这样的潜台词,让这次军事行动看起来更像一次军事接管行动,而并非侵略。它让人联想起希特勒德国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侵占,想起开上布拉格街头的苏军坦克,就是想不到“战争”两个字。
仿佛特意为了加强这样的形象,嬴政只给了腾三万军队,让他完成接管任务。
这时的秦韩军事实力对比,已经相当明显。听闻秦军锋芒透过函谷关,沿黄河两岸的平原而来,整支韩国军队迅速动摇,薄弱的守军如春季时黄河化解的冰封,转瞬间崩溃消散,向东而去,无影无踪。
短短几天内,韩国的南阳郡就被秦军完全占领。
内史腾虽然不是秦国名将,但他对维持治安、稳定人心、传播大秦良好形象这类政治人物,却相当拿手。也正因如此,名不见经传的他才被嬴政亲自确定为占领行动的统帅。
当秦军攻占南阳郡之后,内史腾立即发布了命令:“百姓们无论士农工商,均应各安本分,有乘机闹事行窃者,斩;原有大小一应官吏,全部各司其职,有玩忽职守或弃职逃跑者,斩;有鼓动反抗袭击秦军者,斩。”
这样的命令,以前几乎从未于战斗力凶悍的秦军中传出过。
人们明白过来,秦军是要长期占领这里了。
很快,另一封出自内史腾笔下的信,又被送到了韩王安的面前,这位末代韩王盯着眼前案几上那封书信,浓重的墨迹在他眼中仿佛不是黑色,倒是鲜艳诡异的血红。
看完书信,韩王双眼发黑,瘫软在座席上,内侍们乱作一团地服侍着。
半晌,韩王才缓过气来。他有气无力地朝早就目瞪口呆的文武百官们挥了挥手中书信,缓缓说道:“内史腾说,秦王上乘天意、下顺民心,派军来解救韩国。不日就要来攻克都城郑……”
“大王!”没等韩王说完,大将武信声音都变了,他白发苍苍,双目圆瞪,“不须听他胡言,只要将秦使斩首,老将亲自上阵,和秦军拼个鱼死网破!”
话音在空旷的殿堂中回响、消失,化作一片虚无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