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预言果然成真了。
大泽乡的消息传到张良的耳朵里,仅仅只有五六天时间,对他来说,消息的真伪版本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那是一个信号,从中看到外表强大的帝国内里已经虚弱下去的征兆。
这天,张良和项伯特意邀请来一位乡民,他给两人带来了这样的详细消息: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夏天的七月,阳城县(今河南方城)征调了九百名民夫,集体派往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北)戍边。在这个队伍中,两名屯长分别叫做陈胜和吴广,在他们之上的则有两名秦吏同行监督。
乡人们活灵活现地描述着陈胜少年时期的传闻。
据说,他原本只是阳城县中最普通的农夫,从小家庭贫困、无法谋生,只好为村子里最大的地主家做耕田的长工。即使如此,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抱负。
某一天,陈胜和几个一同干活的哥们,冒着烈日在田间干活,一个个汗流浃背,累得直不起腰。好容易耕完一趟田,坐在田头的树荫下休息时,陈胜看着整齐的田亩感叹道:“将来如果谁也能像他这样有权有势、过上了好日子,可不能忘记了现在这些穷兄弟啊。”身旁气喘吁吁的兄弟们哄笑起来,说:“我们既没有田,也没有房,只有自己一把苦力,怎么能过上富贵的日子?”
陈胜没有回答,抬头看看天边飞过的鸟群,自言自语地解嘲说:“这些燕雀,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志向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乡人们说到这里时,张良不禁在心里叫了声好。虽然出生在富贵世家,但张良却似乎天然地对这些穷苦人有着亲近的感触,尤其是自己经历了命运的起伏坎坷之后,深深体会到从上层社会进入民间草根的那种无奈,更能明白陈胜这种人会有多么想改变自我的境遇。
乡民却没有看出张良的感慨,兀自说下去——
陈胜和吴广带领着这九百多名戍卒,走了多日,来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北)。大泽乡,听上去就是个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偏偏此时又碰上了连日大雨,暴涨的河水拦住了去路,将原本便于行走的驿道变成一片汪洋。结果,这个不大的队伍只好寻找高地驻扎下来。
一连几天,天空依然不见放晴。有细心的人算了算日子,发现这样耗下去,期限已经迫在眉睫,而渔阳还在千里之外。按照秦始皇制定的严苛律法,征发戍边逾期不到者,一律判处死刑。这下,整个队伍人心浮动起来。
陈胜虽然将这种不安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却并没有站出来表态。他在观察吴广的动向。
吴广很快就按耐不住,他避开众人的耳目,偷偷和陈胜商量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七尺男儿,怎么能就这样给杀掉?不如抛下队伍,跑掉算了。”
陈胜拨弄着面前的篝火,良久才回话道:“谁都不愿意这样就被杀。不过,你想一下,就算逃跑,能跑多远,如果被地方官吏们抓回来,你怎么办?就算侥幸逃走了,哪里是我等兄弟的安身处,迟早还是会被官府逼死。依我看,不如趁现在这九百多兄弟在一起,举旗造反,说不定还能求得一条生路。”
吴广恍然大悟,兴奋地低吼说:“大哥,你的主意好,只要你领头,我一定跟随,绝不反悔。”
陈胜摆摆手,暗示他低声,然后继续说:“天下人都被秦压迫得太苦了,只是因为无人领头起事,所以到现在还算太平。但是,我听说现今的皇帝本来不应即位,而是逼死了长兄扶苏才登上皇位的,天下人并没有知道真相,还以为他依然在守卫边疆。另外,还有楚国名将项燕,他曾经在抗秦的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直到现在还受到楚国人的怀念。如果我们现在用这两个人的名义来讨伐暴秦,天下人岂不是会迅速响应行动?”
吴广听得愈加兴奋,恨不得马上就能行动起来。陈胜说:“干这样的大事,一定要谨慎行动、一举成功。现在最重要的,是能够将九百名戍边民夫发动起来。”
当夜,两个人密谋了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