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项调查数据表明,当不满意手边工作时,越来越多的人通常采取的手段不是业内跳槽,而是转业,特别是那些月均收入在5000元到6000元之间,以及原本行业属没落行业的人。
这些人在转业时通常会想两件事:一是想换个行业以达到功成名就;二是想达到自我实现和成长发展。调查发现,动机为后者的人工作表现会比较好,并且较具有服务热情。换句话说,如果一直抱着想多赚点钱升高位的想法转业,结果可能会和自己预想的满意度差距甚远,导致就业心情不佳,反而影响了日后的职场发展。
让梦想的动机成就你
很多人都认为激励自己或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金钱或其他有偿的酬赏。不过也有人主张这是错误的做法,甚至直言这是大错特错。有位CEO说他之所以爬到高管这个位子,诱因并非收入有多高,而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内在需求。他不让收入和名位来主导他的人生,而是让内在最原始的向往来主导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有位名家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件艺术品,为什么只有一幅画一首曲子才可以成为艺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件艺术品。”这句话让我联想起是否也可以把职场视为艺术的创作?几乎每个人一辈子都倾注全力在追求外在成就,例如物质或名声。但可惜的是成就并不等于成长,这就是时下许多30岁至40岁的职场人觉得终日惶惶、无所适从的原因。
前面提到的那位CEO从来不曾把“当一名CEO”作为奋斗的目标,喜欢与人接触的他在换工作时,好几次对高位SayNo,他说如果一份工作不能充分服务他人,那么他觉得工作起来反而没劲。在他的人生哲学里,服务是一种感动的力量,是一种艺术。有一回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动机是一种极单纯又有力的力量。”自己清楚梦想的动机是什么,才能做到自主专精目的。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当上CEO,不是因为他的知识和学识,而是他对工作的态度能让人感动。
“感动”让你脱颖而出
某位从国外学习工业设计的才子进入一家大型设计公司,公司马上借重他的才气让他设计一款高龄者专用的手机。才子从专业角度出发,设计出了一款按键很大、字体超大、音量加大、机身又方便紧握的手机,这些功能能满足老花眼、重听老人的需求,公司认为这一款手机肯定会有极好的用户反馈。但在请几名老人试用之后,反应却是奇差无比,原因是设计者不了解老人内心深处的感动。
现在的老人不喜欢被称为“老人”,他们希望自己的后半段人生还是充满生气的,使用的物品不希望和“老”字联系在一起。老人们希望设计给他们的物品能让他们觉得有活力。于是这位才子赶紧重新设计,这次他把高深的技术抛开,设计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使用的人感到年轻”。果然,新产品的反应相当不错。
这位才子事后说:“看似最不赚钱的设计,其实最赚钱;一个看似赚钱的设计,却不见得赚得到钱。”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能这样说:“感动”这个看似最不赚钱的动作,其实最赚钱;一个看似赚钱的动作,却不见得赚得到钱。
最新的市场艺术是赚到消费者的“感动”。我们不论转职或服务他人,都要围绕“感动”这两个字。杰出的音乐家李斯特就是一位时时追求感动的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苦练演奏,他更追求包括文学、哲学、语言等方面的感动,这些感动都是他创作的素材。李斯特在追求感动的过程中逐步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职场人忙忙碌碌,爬得越高有时反而有失落感,怎么样才能使自己在更上一层楼时感到真正的满足呢?这实在不是件容易解答的事。如果你恰好属于“知识型”的人,要特别注意两点:换工作时的外在奖酬对你的激励可能没有你想象得大。一般认为白领追求的是感动,属于内在动机的驱动;而蓝领则特别重视与同事间的关系;人到最后比的都是细节,谁的细节最令人感动,谁就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