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讲述声情并茂,观察也是入木三分。小时候,我最兴奋的事就是母亲出差回来,她总能给我带回来好吃的或者好玩的,还有就是她会给我们讲遇到的各种有趣的人,我和父亲都会听得入迷。在那个没有电视机的年代,这几乎成了我们家的一项娱乐活动。渐渐地我发现,她的叙述除了某个人的身世遭遇之外,还夹杂了太多的道德评判。这个世界本来没有公平可言,人与人的差别在于他们不同的际遇,偶然的出生、先天的条件、成长的环境造就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我们原本就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自然谈不上什么高低优劣。
母亲自然是被这种表面的热情与周到瞒骗了,她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以她的地位、年龄、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就应该赢得所有人的爱。所以,她与护工之间的合同关系一旦成立,对方旋即消失的热情与体贴便深深地伤害了她。从不示弱的母亲为了赢回热情与周到,便用加薪的方式讨好新的护工,然而,新护工不明就里,以为多出来的钱就是她分内的,并没有因此付出更多的努力。母亲再次受到伤害。
上一次住院,熟人把他们科室最能干的护工带到母亲床前,希望母亲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她能帮着做些端茶倒水的事,护工因为之前得过熟人的恩惠,于是想用这个机会加倍报答。结果,母亲被对方的热情弄得大惑不解,以为她不过是想得到作为陪护的工作,便以金钱回报。护工看着母亲递过去的两百块钱,说了声谢谢,便再也没有出现在母亲的病房。“她不是家里困难吗?”母亲无比困惑地问。熟人听了只是摇头,不再吩咐别的人对母亲多加关照。
听外公说,我们原本是江西的一户书香人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带着全家人一路朝西,历经战火、土匪、饥荒、车祸,在途中生下了没有足月的母亲。战争结束后,终于安顿下来,一家人靠着做糖果、炒豆这类小生意维持生活。母亲和她这个年纪的人一样,一辈子都活在少年缺衣少食的恐惧里,贫穷的记忆让她日后对财富有种近乎偏执的占有,而对比她贫穷的人则表现出过度的慷慨,结果往往是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她却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