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我就是不离,看你有啥神通? 你不是想嫁给一个既有钱而又可去
美国人美国籍的家伙乎? 我也硬是不离,让你急得团团转。女主角
的不离,其哲学基础,似乎还要高级,盖既没有爱,也就没有恨,她阁
下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日“拖"。能把老头拖死,当然是上上之策,
届时她就顺理成章,名正言顺地成了他阁下的寡妇,就靠“啥夫人"
三个字,走动天下,遍地黄金。真的拖不到他断了尊气,则拖出一笔
庞大的离婚费,也妙不可言。呜呼,最后不就是以若干万元巨款散了
伙乎? 离一次婚就值这么多钱,真叫柏杨夫人羡煞也。
只听一下母亲的声音
“拖”式的拒绝离婚,不是因为爱情太多,而是因为利润太少,一
旦出够了心眼里那个价钱,就不提爱情矣。这里有一则小幽默,似乎
可用作说明。一个走私的家伙向一个船长行贿,走私的家伙日“:你
只要带一带,我给你一千元。"船长日“:什么话,我是奉公守法的美
国公民,怎能给你带一带?”走私的家伙日“:二千元,如何?”船长日:
“不行,三千元都不行。”走私的家伙日“:那么,就算四千元。"船长大
怒,拔出手枪,对准走私的家伙胸膛日“:趁早滚蛋,你快说到我心里
想的那个数目啦。”
女主角心里想的那个数目是啥,报上已有登载,在没有到那个数
目之前,她满口爱情,谁都插不上嘴。一旦到了那个数目,自然对爱
情一笔勾销。她阁下的一生真可以说多彩多姿,中国近三十年来拥
有盛名的一文一武,都被她照屁股上踢过。不同的是,武的可能一身
毛病,被抓住了小辫子,只好吃哑巴亏,以求超生。而文的仍有读书
人气质,宁可闹翻了天,也不屈服,如意算盘才打不下去,只好捞几文
算啦。在我们旁观者看,幸亏她改变主意,捞几文算啦,否则的话,等
22 I 西窗随笔
到老头一命归天,她这位尊贵的未亡人,扛着金字招牌,钱还要多哩。
天不从人愿,使其功败垂成,惜哉,惜哉。
离婚案男主角,年老续弦,似乎有很多人不谅,甚至认为上了年
纪,仍想老婆,简直羞也羞也。说这种话的人应打四十大板,以示薄
惩。呜呼,别看毛头小伙子瞧见漂亮小姐,那股晕头转向的表情,以
为只有年轻人才迫切需要配偶,老头连咳嗽都能咳岔了气,还要太太
干啥? 凡有如此看法的朋友,脑筋里 睦¨”的观念准占第一位,但问
题却固不在“性"上也。盖人越到老年,越是需要伴侣。年轻时海阔
天空,除了工作外,剩下的时间,既吹牛又打架,既闹事又恋爱,横冲
直闯了一天,晚上往床上一躺,立刻呼呼入睡。到了中年,娶妻生子,
上班时候,为了事业,忙得团团乱转,下班之后,搂搂娇妻,抱抱爱子;
没有娇妻爱子的,泡泡酒家,找找捞女;再不然赌赌博,跳跳舞,看看
电影,逛逛风景名胜,瞻望前途,雄心勃勃,恨不得马上拔剑而起,叫
天下人一齐瞪眼。
而老年人便不行啦,纵然想谈恋爱,不但没有理想的对象,也没
有那种肉麻的心情。纵然想去跳舞,噫,不要说跳啦,小心翼翼在平
地上走路还栽斤斗哩。至于事业,事业已经成为过去,像浮士德先生
一样,写了几百本震世名著,有啥用场乎耶? 美国迈阿密有个退休了
的银行董事长,他天天坐在阳台上远眺吞没了他一生的那座巍峨银
行,往往落泪,孙女问他为啥,他日“:那个建筑物太残酷矣。"有孙女
问还算高级的。有些老头,儿子大啦,远走高飞,孙女孙子跟着他们
父母,谁还理老头哉? 就是哭死阳台之上,都无人知也。
老年人最大的威胁是寂寞,最大的恐惧也是寂寞。中国圣人有
句最狗屎的话是,对想动一动的朋友,往往破口骂之日“不甘寂寞”,
好像他阁下就颇甘寂寞似的。呜呼,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谁都不甘寂
寞,寂寞不但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可怖的苦刑。监狱里的死囚,老
命马上都没有啦,还怕别的乎? 一旦他阁下发起神勇,在牢里再杀了
人,那才是最麻烦的事,反正他已死了个铁定,多杀一个,还不是白饶
一个? 监狱对这种朋友的处罚是,把他阁下单独关到一间囚房,除了
神魂颠倒集 I 23
四壁高墙和小小窗口的青天浮云外,啥都看不见。不要说看不见人
啦,连送饭的都看不见,囚饭是被一根棍子从地窗口通进来的也。有
些忙碌终日的苦命朋友,一听有此奇景,可能笑得嘴都合不住日:
t那地方也不错呀,要是换了我,我天天睡大觉。”这是少不更事的
话,睡觉这玩意儿也不简单,缺它的时候,恨不得一睡三年,可是它本
身有个极限,睡过了这个极限,就再睡不着矣。否则的话,坐牢的朋
友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岂不是福气冲了天欤? 问题就发生在睡不着
上,越是想睡,越睡不着,于是寂寞的痛苦遂像毒蛇一样,钻人心窝。
君看过《天下一家》乎? 作者是一位乔治亚人,他迁到美国后,忽然
有一天,自己发了狂,走遍各州去找同乡。他日“:我什么都不要,我
只要听别人对我讲一句乔治亚话!”这种寂寞是心灵深处的,和孤室
死囚并无二致。
不但老年人,儿童最大的威胁和最大的恐惧也是寂寞。总是记
得童年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有福啦,盖做父母的往往忘掉了他阁下尚
是孩子时,渴望爱抚的往事。一旦孩子要他抱,要他陪着床上翻斤
斗,就火气上升。吼日‘:要什么玩具有什么玩具,要吃什么有什么,
你为啥不去独自玩?’他已忘了孩子的寂寞矣。柏杨先生有一天去
朋友家串门,亲自目睹一幕天伦温情。主人的一位三岁顽童在院子
里玩尿泥,正玩得一头一脸,十分有劲,忽然抬头,唤了一声“:妈!"
主妇在厨房应日‘:嗯。"过了一会儿,顽童又抬头,又唤一声日:
·妈!,主妇在厨房又应日“:嗯。"接着又玩,一会儿之后,顽童阁下又
抬头唤日“:妈!’主妇照例应日‘:嗯。”如此这般,他不时地唤,她不
时地应,有时还加上点花边新闻,像“乖乖,好好玩。"“妈在这里。"肉
麻兮兮。
孩子这种无聊而单调的举动,如果冷眼旁观,实在索然无味,没
啥意思,而且还会觉得该一老一小,好像有点神经病。噫,无他,孩子
不断唤“妈”,不是有什么要求,而是内心感到寂寞,他乱叫的目的,
就是要听一声母亲的声音,他只要知道妈妈在他身旁就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