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可以激进,语言可以豪迈,但具体到一个人的力量上,却是相对缓慢的积累。
娜拉啊,如果只知道愤怒和不满,却又没有多大力气,确实走不了太远。
一个女人,要想潇洒地不听妈妈的话,就要做许多功课。
如果她不愿意随便找个男人结婚,那么就要想一想,独自一人是否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有健康,有朋友,有平和的心态抵御所有人的不解与攻击;她是否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愿意承担可能一辈子单身的后果;她是否有足够的金钱安排好年老的岁月。
如果她不愿意忍耐一段对女性充满偏见的婚姻,那么就要想一想,她是否依赖婚姻得到了一切生存资本,她是否可以离开婚姻而展开重新追求幸福的旅程,她是否可以摆脱“离婚女人”这个词对自身潜意识的攻击,她是否能接受社会暂时的对这个角色的不公正眼光。
这一切功课,都离不开实力和勇气。而实力和勇气,并不是天生就在那里,特别是在一个以女性的被动和柔弱为美的社会环境里。刘瑜说,怎样让年轻女孩放弃“依靠男人得到一切”的想法,意识到独立发展的重要性?好像没有什么办法,除了被命运反复羞辱。
当被命运羞辱时,有人愤怒,有人认命,而有人最终选择让自己更有力量,哪怕一点点。
女性主义的目标是更新一个对女性更公平的世界。但它无法帮助一个具体的女人——如果她只愿意沉溺在愤怒和认命中。
女性主义给人的错觉是,女人天然是同盟,她们的敌人是男人,这是两个截然对立的阵容。
其实无论在历史还是当下,施加在女性身上的诅咒和桎梏,来自女性群体的,并不比男性少。特别是年轻女性,常会受到来自家族中亲密女性的说教与恐吓。许多女人并不会因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能意识到并帮助其他女性免于不公平。
无论妈妈说什么,那都是她的经验、她的理念,是她的生命指南。按照她的生命指南,如果到达不了你想去的幸福之地,就果断放弃。
每一代人都有局限,与其花时间去说服他们,奢求获得他们的认可,不如投入行动,以行动去争取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一个成熟的人,懂得制止情感伤害的扩大化,懂得将“我不认同你,也不会如此行动”的理智,从亲情的天然黏合中剥离出来。她可以依然爱母亲,爱她的局限和殷切,爱她沧桑的命运,但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活不能让步于一句丝毫经不起推敲的话:听妈妈的话。
也有网友说:
“看了你的文章,我看到了希望。很多母亲的言行,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到我这一代,我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是对女儿的不良影响。我对女儿充分鼓励,创造条件让她飞,我们更像一对好朋友。”
是的,改变正在发生。
让我们向那些每一个经历了痛楚却依然坚持自我的女人致敬,向每一个鼓励女儿发展自我潜能的母亲致敬。她们无意影响历史进程,但却证明了女性的天空可以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