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城山
本来是一座青山,偏要叫做青城,明明是在城里住厌烦了,到这里寻清静的,适心的,又不忘墙壁横竖的城。站在山口一看到丈人峰就喊:这真像大城门楼!一到古常道观就惊呼:城中之城,这是皇城嘛!再就是从各条路上到呼应亭,证明道路曲弯如天津。再就是寻四方峰峦论证环拱似西安城墙。旅完了,游尽了,果然体验到这是一座城,不同的则是清幽罢了。
当然,所有的人并不是都为寻城而来,有的听说青城山好,就到青城山来;到了山里要爬坡就爬坡,那条蜿蜒的山径上更人多如蚁。上去的腰都弓起,下去的肚皆挺凸,嘴一律张着,臭汗淋漓。径边的树木一片青绿,人肌发也为之青绿,恍惚间,满山的树也似乎是人,径上的人也是树了。上去的上到呼应亭,无路可走了,说:“下山吧”,就下山。问游后的收获,回答是:“好累哟。”
在一座八角飞翘的亭子里,有的游人坐了进去,惊讶亭子半倚了山半悬着空,看一阵栏下涌涌的飞云,喊几声,听听轰轰的回音,突然间,觉得“观景不如听景”,很无事可做,很无聊。这时候幼小年纪的报贩竟在山头叫卖,报虽是新报,但价钱极贵。买一张来,立即又被社论吸引,几个人为社论中的几个字的新提法而争论:这是什么意思,预示着什么动向,其新提法的背景是什么。于是振奋的振奋,疑惑的疑惑,忧郁的就闷闷不乐。
手持着大幅风光照的个体摄影户,肩扛着长竹花布的滑竿的脚夫们,穿梭于每一个游客的面前,一边盯着游客腰带上的钱袋,一边要求拍照和坐游,其讨厌如苍蝇。回绝了一个,又来一个,差不多已经说过五十句“不”了,最后就发怒起来,骂一声“滚开”!
几乎是所有游人的秉性,走到一块怪样的石头前,就在石头上写字,走到一株奇异的树下,就在树身上刻字,连几页木板一张芦席搭成的厕所墙上也写了“××到此一游”。游人看游人的留言,看过了新的游人又写下新的留言,有的实在愤愤不平了,就在留言之前或之后再写上“狗屁不通”,又写上自己的名姓。
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门里门外,阶上阶下已经挤满了人,拍照的争抢镜头,烧香的轮换着到龛前。连道师也变乐乎了,磬得不停地敲,经还要不停地诵,会医道的被围住看病,善玄术的被纠缠相面,而茶房的道师就要一个桌一个桌地沏茶、续水,指头蘸着唾沫数钱票。
终于有一处安静,那是孤孤的一座无名峰,如笋一般的出现在卧云亭的右侧,沉沉静静,痴痴呆呆,这一块大石头或无知无性,或许正看着身上的一群忙乱的蚂蚁在爬行,是看呆了。
但这无名峰人可望不可即,它不在径边,是一座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