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邮件,大学问(1)

其实谁都不容易 作者:陈澍


许多年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You’ve Got Mail》,中国大陆常翻译成《电子情缘》。如今是人都喊忙,和“有情人”写信的机会相信不会太多,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忙着处理是与工作有关的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真正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还是21世纪初的事情,记得在我1999年刚入大学的时候,能从学校教务处申请到一个电子邮件地址还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甚至兴奋过自己拿到奖学金。

我真的记不起自己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写给谁的,又或者写了一些什么,我只能确定刚开始写电子邮件的时候,我还是十分注重传统书信文风的,比如开头要尊称某某先生、女士、老师、挚友或其他头衔,结尾也务必加上诸如此致、敬礼、春安等词汇表示尊崇。

当时还有一个在中国大陆曾经颇为流行的电子邮件软件,叫做Foxmail,它为了满足传统中国人撰写电子邮件的需要,专门设置了一个自动生产的书写模板,每次只要作者一新建邮件,系统会立即生成一个标准的“此致、敬礼”模板,乍一看还真觉得特别中国化。

后来毕业进了一家中文报馆工作,电子邮件无疑开始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收到的电子邮件可谓来自四面八方:老板的、同事的、读者的??当然还有那些拼命鼓励你买这买那的垃圾邮件。

幸好那个时候还没有一个叫“黑莓”(BlackBerry)的玩意,否则电子邮件真的要像今天一样如影随形了。

电子邮件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却也曾经给我闹出不少笑话。比如发错收信人,又比如把一个好大的群发邮件忘记“密送”,忽然间调动了大家的“八卦”本性,然后收到若干回复:原来你也认识他(她),搞得我很是尴尬。

工作几年以后发现,其实电子邮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越来越发展成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文化愈演愈烈,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已足以左右一个人、一间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我有一个朋友,这里暂且称她为E。小E从中国一所知名高校毕业后直接进了一家国际投资银行工作,起步职位是分析师(analyst),上面还有经理(associate)和高级经理(senior associate)、助理副总裁(AVP)、副总裁(VP)等等好多级别。分析师在投行很多时候都扮演着任人差遣的角色,好像每个人都可以是她的老板,所以小E每天收到的邮件可能真的要比他们全球CEO收到的还要多。

刚开始,小E按照每封邮件的要求一一照做,张三要小E在规定的24小时之内做好powerpoint文件,李四要小E在接下来的48小时之内找全后天见大客户时需要讲解的行业资料。当然小E也有很多属於自己每天考勤范围内的“正经事情”要做,搞得小E不禁抱怨自己就像一个文件处理机器人。

后来小E向好心的师兄师姐“取经”,建议之一即在回复张三李四的任务安排时一律“cc”(抄送)给张三李四的老板,通常也自然是小E的部门主管。这样老板就清楚,谁在做什么,谁又在指挥谁做什么,因为那些张三李四给小E布置的任务通常都是部门主管原本打算交给他们单干的,而推到小E头上,她又每次都只能“盛情难却”,结果却总是“吃力不讨好”。

小E“取经”后感觉醍醐灌顶,于是照做。

之后来自张三李四的邮件果然少了很多,不过同事之间的人情味也自然淡了很多。几个月前,小E所在的投行宣布新一轮裁员,张三、李四都比小E级别高很多,收入自然也高,在那一轮裁员中意外最先被裁。临走那天,张三和李四暗示小E做人要厚道,警告她“老板最近事情很多,心情很糟,什么邮件都cc他,早晚你也被裁掉。”

小E无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