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年袁世凯(4)

袁世凯传 作者:陈志让


派遣军队并不意味着李鸿章愿意诉诸武力来解决朝鲜的问题,其意图是赶在日本动手之前介入,摆出安抚其国内政治对手的姿态。他知道,他的淮军,中国最强的战斗部队,没有强大到足以击败日本人。部队在开往朝鲜的途中时,他的德国顾问冯·汉纳根提议应向克虏伯公司购买最先进的军火供给炮船,但此议因资金缺乏而遭到拒绝。

庆军由六营三千名士兵组成,作为来自“天朝”的武装,踏上了外国的国土,来帮助不幸的诸侯。不过它的军纪状况十分可怕,袁世凯不得不下令处死几名士兵,才阻止了部队在朝鲜的抢掠。中国人于8月25日在汉城郊区扎营。吴长庆将军和炮船的指挥官丁汝昌、马建忠面议,决定如何具体执行李鸿章的指示。第二天,吴、丁、马三位将军在一小队卫士护卫下,对大院君进行礼节性拜访,受到摄政者及其儿孙们的殷勤接待。其府邸装修得非常精致,几位指挥官对府邸主人的高雅品位印象很深。马建忠在日记中对此有所回忆,其中写道:“此老城府极深。”4同一天下午4点钟,大院君前往吴将军的大营去见他,在那里,宾客和主人,包括吴、丁、马三人和袁世凯,举行了一次长久的“笔谈”,因为当时所有受过教育的朝鲜人都能读写汉文,而中国人则不屑于学习韩文。在黄昏到来前,他们用完了二十四张长纸。护卫摄政者的五百名卫士被中国人打发走了。此后不久,丁汝昌和马建忠捉拿了这位摄政王,将他塞进一顶轿子。接着,丁汝昌率一哨 士兵将轿子护送到马山 ,行程约为五十五英里。这是一个雨夜。他们一口气走完全部路程,在8月27日中午到达目的地。中国军舰“登州”号在这里等着将大院君运往天津。此后三年的时间里,大院君一直被囚禁于中国。

主要的麻烦制造者就这样巧妙地被清理出场了,1882年的这场危机顺利地平定下来。这年的8月30日,日本和朝鲜签订了《济物浦条约》 ,赋予日本在汉城驻军以保卫使馆的权利。这些军队会在一年后撤走,条件是没有进一步的事件发生,且日本公使认为他们不再需要留在这里。朝鲜方面意识到,在现代世界中,单靠中国的宗主权不足以让她得到保护,显而易见,她自己必须要有足够的防卫力量以应付紧急事态。于是国王提出用现代战争理念训练一支五百人的部队,并授命袁世凯,这个当时只有23岁的年轻人,来实施这项任务。一批朝鲜青年被挑选去天津学习工程技术,中国也许允诺代表朝鲜购买装备现代兵工厂的机器。

鉴于袁世凯在平息这场危机中的表现,李鸿章在同年的10月10日拜发的一份奏疏中举荐了他。两天后大清皇帝同意了这项任命,授予袁五品同知衔,并额外赏赐顶戴花翎这一令人垂涎的恩幸。他的朋友张謇一同受赏,被授予知县头衔和五品顶戴。他们两人都继续留任朝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