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人有事,料中国兵力难分,不唯不能加兵朝鲜,更不能启衅俄人。乘此时机,引强邻自卫,即可称雄自主,并驾齐驱,不受制中国,并不俯首他人。此等意见,举国之有权势者半皆如是。独金允植、尹泰骏、闵泳翊意见稍歧,大拂王意,王浸疏远。似此情形,窃虑三数年后形迹必彰。
但是袁世凯没有三年的时间可等。金玉均回国之后,国王立刻召见了他。这时正值中法战争的前夜,中国对朝鲜控制的放松,致使其宗主国地位的可靠性减少,而王后的地位更易受到攻击。在这次关键的召对中,国王听取了金玉均阐述的亲日政策,这种政策的核心观点是,如果日本与法国两相呼应,在一场战争中打败了中国,那么它就可能会决定吞并朝鲜。这里有一个可笑的巧合,即在几个月后,英国驻华公使巴夏礼爵士警告中国的总理衙门:日本正在加强军备,日本与法国结成武装同盟的危险增强了。金玉均继续说,在一个正在变化的世界中,中国对朝鲜的保护已经失效了;要保护朝鲜的完整,必须与日本结成盟友,并与沙皇俄国谈判。国王觉得他见多识广,而且他的理由很有说服力,于是承诺针对所有重要的事务都会听取他的忠告。
亲日派的掌权引起了中国驻汉城代表们的警惕,但吴兆有将军 及其副官生性优柔寡断,而总领事陈树棠被金玉均描述为“软体海参”。4所以,通知李鸿章有“不测事件”正在发生的任务,就落到了级别相对较低的官员袁世凯的肩上。
1884年11月8日,金玉均及其同志们秘密会面。其中一人报告说,袁世凯在几天前就对他的部队做了动员,命令官兵们睡不解甲。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对此作出反应,命令其驻军官兵于11月11日夜间进行射击训练。这也许是他自发的行为,但确实吓坏了国王和汉城的居民。流言突起,大肆传播。袁世凯为小心起见,在兵营附近实行戒严,朝鲜的四营新军也如法炮制。
袁世凯对朝鲜军队的牢牢掌控,以及穆麟德对财政的紧抓不放,使亲日派极难挑战闵妃党。面对着这个强大的同盟,他们要取得胜利,只有两个希望:第一是将军人们争取过来,而这必定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则是暗杀。日本公使及其美国同僚孚特(Lucius H. Foote)认为,后营(应为前营——译注) 的指挥官韩圭稷同情亲日派的诉求。即便算上韩圭稷的帮助,亲日派仍然没有机会公开反对亲中派。于是他们缩回去了,改以较为隐蔽的办法来实现其目的。
那些口耳相传的流言,以及在汉城暗中进行的各种繁忙的活动,不能不引发方方面面的焦虑。11月17日下半夜,右营指挥官闵泳翊拜访袁世凯,他们长谈过后,于凌晨3点40分一起前往闵泳翊的指挥部。接着,袁世凯前去参见中国的提督吴兆有将军,有人看见他在破晓时分骑马回到自己的兵营。一星期后,英国总领事阿斯顿(W. G. Aston)开玩笑似的警告金玉均:“很快就有事情要发生啦,阁下这样的人得小心一点才是。”5但金玉均很坚决。第二天,他和竹添讨论了政变的详细计划。后者拒绝了绑架国王然后将之送往江华岛的想法,但同意在新政府成立之时提供三百万日元,作为对它的临时财政支持。他还同意,一旦政变发生,他便派部队进宫。金玉均告辞之前,日本公使问道:“我怎样才能派兵去帮助国王?”金玉均笑着回答:“阁下将会收到国王陛下的信函。”竹添说:“一句话就行。”但金玉均补充道:“信函将由国王陛下的姐夫朴泳孝递交给阁下。”竹添回答:“太好了!”6他们就此分手,彼此约定行动日之前不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