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ut Hamsun(1859 — 1952)
(挪威)克努特·汉姆生
克努特·汉姆生,挪威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生于挪威居德布兰峡湾洛姆,后来举家迁至北极圈以北一百英里处的哈马略。父亲是个农夫兼裁缝,家境贫困;母亲体弱多病,子女众多,在七个儿女中汉姆生排行老四。还是孩子时,便在严苛的裁缝商叔叔家打工,此外当过小贩、鞋铺学徒、码头工人、学校教师、建筑工人、新闻记者等等。
1882至1884年和1886至1888年两度浪迹美国,在那里当过农场工人,电车售票员、教师等。1888年回到斯堪的纳维亚,以写作为生。
他原本姓“彼得森”,1885年改用以幼年生活的庄园名“汉姆生”为笔名,他的小说描写的都是他所熟悉的穷困潦倒的人的悲惨生活。
1890年发表小说《饥饿》,受到读者欢迎。继而《神秘》(1892)和《牧羊神》(1894)的面世为他奠定了作家的地位。
1898年,汉姆生与贝洛特·比奇结婚,生一女儿。1906年离异。三年后又娶了比他年轻二十三岁的女演员玛丽·安德生,定居哈马洛伊。后来迁至南方诺霍尔姆,直到逝世。这一时期发表的小说有《梦幻者》(1904)、《贝罗尼》(1908)、《罗莎》(1908)和《最后的喜悦》(1912)等。
1917年,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小说《大地的成长》发表。
1920年,“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大地的成长》”,瑞典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克努特·汉姆生。“汉姆生因其现实主义手法和多彩的散文风格而受到嘉奖。”他被视为挪威新浪漫主义革新的带头人。
此外,汉姆生还创作了小说《最后的一章》(1923)、《流浪汉》(1927)、《奥古斯特》(1930)、《人生永存》(1933);剧本《国门》(1895)、《人生游戏》(1896)、《晚霞》(1898),诗集《荒野的歌声》(1904)等。
汉姆生推崇尼采哲学,主张超人统治世界,赞美纳粹。他的反动政治观点使他陷入“叛国者”的罪名。“二战”后,八十多岁的汉姆生遭到监禁,因年迈多病,撤销起诉,软禁在一个养老院里。
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在养老院里完成的,是对晚年这段经历的回忆,名为《在蔓草丛生的小径上》(1949)。
1959年,汉姆生诞辰100周年,挪威各界举行纪念会,认为他虽然一度投靠敌人,但他的文学创作仍然是挪威的财富。
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上海曾多次译介汉姆生的作品:1929年,现代书局出版了《魏堵丽姑娘》(邱韵锋译);1930年,水沫书店出版了《饥饿》(章铁民译);1933年,光明书局出版了《恋爱三昧》(施蛰存译);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牧羊神》(顾一樵译)。
198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大地的成长》;198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北欧文学丛书”收入了汉姆生的《饥饿》和《维多丽娅》,漓江出版社出版了《大地硕果·畜牧神》;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汉姆生全集》;2010年,新星出版社出版了《神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