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日军调集11万兵力,从豫南、鄂中起动,发起了襄河攻势。
刚开始,蒋介石判断日军的企图不在于占领宜昌或襄樊,而是要在襄河以东的枣阳一带寻歼第五战区主力,然后即行回撤。事实上恰恰相反,日军此次战役的进攻目标就是宜昌。宜昌为川东门户,宜昌得手,即可威胁陪都重庆的安全。
5月底,当日军渡过汉水西进时,蒋介石才意识到日军的真实意图,连忙连忙召开军委会紧急会议,决定将第五战区部队分为左、右两兵团。左兵团主力攻击汉宜路日军后方,断其补给联络,并以有力部队向襄阳、宜城间攻击渡河日军,策应右兵团作战;右兵团担任宜昌正面作战。
左兵团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右兵团由谁指挥呢?蒋介石又点了陈诚的将。虽然明知宜昌丢失已成定局,但危难当头,陈诚凛然受命。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将他的王牌军——正在四川整训的第十八军紧急船运宜昌。蒋介石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当时,有人说陈诚接这副担子太蠢,陈诚说:“临难苟免,不是军人应有的态度。就算宜昌是由我手里失的,充其量不过又代人受过一次罢了16月2日,即紧急会议之后的第二天,陈诚乘船从重庆出发,沿江东下,赶往宜昌。
6月3日,陈诚到达宜昌。此时,日军已陷襄阳、宜城、南漳等地,直扑宜昌。陈诚命第三十三集团军逐次抵抗从南漳、宜城南下的日军,依情况向荆门、仙居之线转移,对东北构成正面,与江防军协同作战;江防军以一部在汉水以西拒止渡河的日军,以有力部队控制于当阳附近主阵地,与第三十三集团军协同,待日军深入后给予侧击;命第二十九集团军向钟祥出击,切断日军后方交通。
双方激战4天,至6月8日,日军突破江防军第二十六军的阻击,占领沙市、荆州,随后沿宜沙公路从东南面逼近宜昌。9日,日军第三、第三十九师团从东北面,第十三师团从南面围攻当阳。激战一天,守军被击退。10日,日军向宜昌发起进攻。
第十八军刚刚到达宜昌,仓促部署防御,以第十八师守城,以第一九九师配置于外围。日军以3个师团的兵力连续攻击,以战车部队突进,以上百架飞机疯狂扫射。守军兵力单薄,不敌日军的猛烈攻势。战至12日下午,日军攻占宜昌,守军撤往附近山区。17日,中国军队曾收复宜昌,但于当天下午又失而复得。
此后,中国军队对宜昌日军及其后方联络线进行了多次反击。至6月24日,蒋介石为保存实力,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下令停止攻击。枣宜会战就此结束。双方军队在宜昌外围之线形成对峙。
宜昌沦陷,引来一片责难。国民党政府高层一些对陈诚不满的官员仍然不肯放过他,要求蒋介石惩办陈诚。孔祥熙负责的财政部曾被陈诚多次批评,这一回孔也想落井下石:“宜昌如此重镇丢失,不杀几个将领,那还了得?”
陈诚本人也曾于6月13日自请处分,但蒋介石没有“准奏”,因为陈诚是宜昌危急之后才被派去的,宜昌失守,他没有什么过错。蒋不但没有处分他,还给他增加了一副担子: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
不过,前方将领的责任是要追究的。7月,白崇禧到老河口召开枣宜会战检讨会,宣布“长江上游江防军司令郭仟,失守宜昌有责,将其撤职,交军法审讯”。会战之初,郭仟指挥的两个军被调到襄樊战场,等到日军进攻宜昌,已回防不及。
从重庆赶来增援的十八军也受到牵连,军长彭善被撤职。陈诚认为不公,但又不好对白崇禧发火,只得指桑骂槐。在恩施检讨会,十一师参谋长尹作干发言说:“此次宜昌战役失败,从十一师来讲,原因在于士气不振……”话还没说完,陈诚便指着尹作干说:“十一师官兵是好的,你的师长方靖更好。我看是你个人萎靡不振。”彭善被撤职后,由方天继任军长,宋瑞柯升为一九九师师长,十八军再度撤回四川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