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简单的常识(1)

我在台湾 我正青春 作者:蔡博艺


前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位陆配,她已经年逾六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至于怎么认识她则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的那篇已经被转滥了的文章——《我在台湾我正青春》被《旺报》连载3天,她就是在报纸上看到了我的文章的。

也是因为这篇文章,陆陆续续有很多媒体来采访我,那段时间,我不停接到各种采访邀请,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我很高兴两岸媒体能关注到我们陆生——这一个被放大镜笼罩着的小群体,至少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关心我们这些连小众都算不上的散户。以前陆生是一个很泛的话题,媒体都是打游击一样地各个学校东拉西凑,突然间,有个废话很多想法很多半夜不睡爱爬格子的家伙出现了。陆生,这个概念,一下子有了具体的话题对象,大家也是看得起我,觉得我的文章里有几分道理才来找我,这些我都知道,但是聚光灯来得太过密集,已经到了快要打乱了我正常生活的地步,对于一个快要面临期末考大魔王的学生来说,这是件很让人纠结的事情。最终,我仅接受了台湾的《联合报》的采访,再有就是《旺报》登了那篇文章。

考试周的时候,陆研所的学长打电话给我,说有我的一封信,寄到了陆研所。我本来以为又是哪里要Q&A我了,所以也没在意。第二天我考完试后去了陆研所,拿到的却是一个明黄色的普通信封,上面的字都是手写的,可以看出,写得很用心。背面的两侧封口上是两句话,左边的一句是:阿弥陀佛,佛祖保佑你平安。右边一句是:我等着你,这是我的地址××××。我本来想撕右边,但是地址太长写到了正面去,我就只好小心翼翼地撕开左边,一边撕一边看,生怕撕坏了佛祖。

打开信封,里面是两样东西,一样是被剪下的我登在《旺报》上的那篇文章,上面勾勾画画做了很多标记,另一样东西是一张A4纸,正面印着满满一页的禅语,背面是一封信。信很简短,是繁体字,信里写道,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看到我的文章非常激动。信上面有地址有电话,甚至还有搭车方式,我一开始不确定是不是陆配,直到我看到一行亮瞎我的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纠结了很久,第二天决定还是打个电话给人家,我真的是被她朴实而热诚的言语感动了,想打电话跟人家道个谢,说信已经收到了。当电话拨通时,我听到的是一个略带苍老的声音,当我表明身份后,电话那头的声音激动得颤抖不已,带着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让我听着有点费劲,但是有一句我却听得很清楚:“我要去看你,晚上就去,我把你当女儿一样,我给你当妈妈。”我一下子不知所措,连连道谢加抱歉,不想让人家大老远地跑到淡水来,但是,盛情难却,最终,为了不让长辈跑一趟,我只好硬着头皮说:“您别麻烦了,晚上我来看你。”

下午考完试,我一副自作孽不可活的样子上了捷运,转了一次车后不久就到了目的地。出了捷运站,天已经黑了,这里是热闹的台北东区,人很多,大家都走得很快,快得我都无法看清擦肩者的脸。走了不久,看到一位瘦小的阿婆站在公用电话亭旁张望,果然不出所料,这位就是要认我当女儿的台北妈妈,只是妈妈的年纪有点大,嗯,做台北外婆应该也可以了。她一见到我就激动不已,一把拉起我的手,起步拉我去她工作的地方。

不久后,我的手里捧着一杯苦涩得有点难咽的浓茶,用指甲敲着陶瓷杯具,听台北妈妈跟我介绍她的身世:幼年家里是地主,之后,抄家。“文革”时被批斗,之后,下放。回到城里生子,之后,丧夫。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再嫁,之后,来台。当说到来台原因时,台北妈妈直言不讳地说:“当时我第一个丈夫死了,两个孩子没人养,我就想找个有钱的给我养孩子。那时正好有人说可以介绍香港人或是台湾人,这些人听说都很有钱。我就没多想,就找了个台湾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