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樱桃》·烈士遗孤·罗西北(2)

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历史侧影 作者:叶永烈


赵仕杰女士的信和书,使我记起1991年7月12日在北京对罗西北和她的录音采访。

当时,罗西北年已花甲,仍忙于水电工作。

那天的采访,从父子俩的名字说起。

他说父亲罗亦农本名罗善扬,字慎斋,又名罗觉,后来参加革命,改名罗亦农——发动农民群众之意。如今人们只知罗亦农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原名。

罗西北说,父亲罗亦农还有一个雅号叫“大口”。这是因为罗亦农擅长宣传鼓动,有着如簧之舌。“工友们,农友们!”每逢集会,罗亦农便登台演讲,激情如沸,使听众深受感染,于是得了“大口”之称。

至于他的名字,原叫罗西伯,是父亲给他取的。“西伯”,就是周朝的圣君文王姬昌。《孟子·离娄上》:“吾闻西伯善养老者。”这“西伯”便是指周文王。后来,他要前往延安,为了避免沿途的国民党特务知道他是罗亦农之子,改名罗西北,竟一直沿用至今。他后来留学苏联的时候,取的俄文名字的中文译音为“四维·亚沙”。这“四维”是什么意思?繁体汉字“羅”是“四”下面一个“维”字,也就是人们常说“四维罗”。

在说完父子俩的名字之后,罗西北谈起父亲的身世。

他说,父亲罗亦农是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雷公塘人,跟毛泽东、刘少奇的家乡相距不远。罗亦农在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少奇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罗亦农是介绍人之一。

1920年9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设于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该校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杨明斋负责,俞秀松(同时兼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后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担任秘书。1921年春,19岁的罗亦农和刘少奇、任弼时等进入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

1921年秋,外国语学社罗亦农等20名学生先后分三批被派往莫斯科学习。到达莫斯科之后,罗亦农在东方大学学习,五年后回国。1926年1月,24岁的罗亦农出任中共江浙区执行委员会书记。不久,他和周恩来、赵世炎一起,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罗西北说,父亲罗亦农当时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红色政权的首任上海市市长。这使来自上海的我,倍感亲切。

罗亦农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组织局主任。

1928年4月16日,上海各家报纸刊出令人触目惊心的消息:“首要已擒,共祸可熄!”

报道说,共产党的“首要”罗亦农,已于昨日被捕。

六天之后——4月22日——上海报纸又醒目报道,罗亦农于21日在龙华刑场枪决,年仅26岁。

罗亦农,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组织局主任,确实是“首要”。他的被捕、被杀,使中共中央为之震惊。一个月后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了《悼罗亦农同志》一文,指出:“亦农同志被害了,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一位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英勇的战士。”

罗西北告诉我他父亲罗亦农牺牲的经过,他说,罗亦农在上海的名声很大,成了国民党特务追捕的重要目标,他们悬赏光洋5万,捉拿“匪首罗亦农”。

这巨额重赏,买去了一男一女的灵魂。这一男一女都是四川人,男的叫霍家新(又称贺家兴、何家兴),女的叫贺治华(又称贺稚华、贺稚璠、何芝华)。

贺治华曾是朱德的妻子。朱德一生,有过五次婚姻:

1912年,26岁的朱德和18岁的萧菊芳结婚。她是师范学校的学生。1916年,萧菊芳生下一子,取名朱保柱。不久,她死于类似于赤痢的热病。

1919年,朱德和陈玉贞结婚。她是朱德朋友的妹妹,受过良好的教育,21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