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纵已断魂,终未断魂 (2)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诗 作者:倾蓝紫


果然,李煜不过说说而已。一方面自以为依靠着长江天堑不作积极防御,一方面又大量进贡金银财宝求赵匡胤缓兵。而他则在国事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之时,安然歌舞升平,继续最后的狂欢。这样的人生观也许是覆灭之前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无奈,却不悲壮。

而与此同时,他的那些血气方刚的大臣一个个赶在倾国前死去——

琼林光庆使、检校太保廖居素,闭门绝食,临死前穿上朝衣,立死井中,留下绝命词:“吾之死,不忍见国破而主辱也。”

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夜笙歌,成了倾城之画《韩熙载夜宴图》的主角,只因:“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耳。”不肯做宰相的他对朋友说:“中原常虎视于北,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端。”

中书舍人潘佑连上八道奏疏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穷理尽,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如日将暮。古有桀、纣、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果然如他所愿,李煜被触怒,欲将其打入大狱,潘佑遂悬梁自尽。

右内史舍人徐锴与其兄徐铉齐名,北宋使臣曾见其兄弟文章,称:“二陆不能及也!”徐锴在徐铉奉使入宋后忧兄忧国死去,临死前说:“吾今免为俘虏矣!”

978年,徐铉奉宋太宗赵匡义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说:“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为此一句悔悟之语,李煜被宋太宗鸩杀。

974年九月,赵匡胤率兵十万伐江南。出发时,赵匡胤告诫领兵大将潘彬:“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而后,北宋根据南唐奸细提供的长江广狭数据,以数百艘大船造成浮桥,三日而成,不差尺寸。北宋遂从采石矶度天堑,如履平地。

975年二月,北宋军队兵临城下。

此时掌握着兵权一心想要投降的皇甫继勋及一众大臣一心向李煜隐瞒这个消息,陆游说此时:“王师(宋师)屯城南十里,闭门守陴,后主犹不知也。”

皇甫继勋,本一门忠将之子。其父亲为李煜的父亲李璟把守长江屡立军功,后来因为负伤,被当时还是后周将领的赵匡胤抓到北方,坚决不肯投降。后周之主,赐以金甲,许以高官,拒之;遣医为其疗伤,再拒;进以美酒佳肴,三拒,皇甫晖遂绝食五日而死。可是有这样的父亲,却没有这样的儿子,他的儿子生生替李煜拱手让出了河山。

975年五月,李煜心血来潮,登城巡视,骇然望见城外旌旗蔽野,四处皆是宋军矣!

怒斩皇甫继勋后,他重新布置军队,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自部署兵力想要认真抵抗入侵的宋朝军队。但是调兵遣将后,竟不知何往。大势已去,他写词是天才,做帝王不过是庸才而已。

他不得不冀望赵匡胤的怜悯之心,派徐铉带着他的《乞缓师表》去求赵匡胤,说自己:“此蒙号召,自取愆尤,王师四临,无往不克。穷途道迫,天实为之。北望天门,心悬魏阙。嗟一城生聚,吾君赤子也;微臣薄躯,吾君外臣也……臣性实愚昧,才无异禀,受皇朝奖与,首冠万方。奈何一日自踵蜀汉不臣之子,同群合类而为囚虏乎?贻责天下,取辱祖先,臣所以不忍也。岂独臣不忍为,亦圣君不忍令臣之为也。况乎名辱身毁,古之人所嫌畏者也。人所嫌畏,臣不敢嫌畏也,惟陛下宽之赦之。”并说:“臣进退之迹不至丑恶,宗社之失不自臣身,是臣生死之愿毕矣。实存没之幸也。”

赵匡胤只一句怒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掐灭了李煜可怜的一点念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