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影迷,可惜,只是一个老派影迷,玩不了一点新花样。
喜欢看电影,开始,五花八门都看;后来,从俄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到奥斯卡奖一路看下来;后来,只挑感兴趣的看;今天,硬着头皮看该看的。范围愈来愈小,一是影片多了,二是看多了,三是没时间了,间隔中,靠朋友、同学、女儿们推荐,才不好意思地抽一两部集中看,算是交代。
开始作不少阅读笔记,我把看电影叫读电影,像读书一样。也是愈来愈淡、愈来愈稀,以致靠记忆筛选,在记忆中成熟了,才留下一篇两篇文字。
这种游击式的看法,不,简直就是打劫式的看法,哪能成什么气候呢,所以没长进。不但没长进,还退坡了,至少激情再也没有《燃情岁月》中那种狂野豪放,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地风一般……
但有一点没变,不变的,那就是,只要进入了,就一定细嚼慢咽地“品”。
我才不在乎什么技巧不技巧,一盘菜,任你是个什么做法,归根结底总要放到口中咀嚼一番,滋味总是“咂”出来的。
不过,我是后知后觉,看,比别人慢半拍,写,更比别人慢半拍。从来赶不上趟。我做不了影评家。这些放进抽屉里的东西,只能附着在我的哲学书中问世。因而也只对那些有心的邂逅者像应邀着品茶品咖啡品酒一样,相互面对,相互迎送地一口一口品尝,并慢慢说出咂在舌尖上的感觉,细细道来。这也算得一种“会
饮”吧。有心人的会饮。
或许,我算得电影学中的“日常语义学派”,习惯“语义上行”。这倒是不假的。即便玩技巧,也要看玩到语义上去如何。
语义的深浅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
编完这一集,最后,想为年龄说一句话。我感谢看电影。或许正是看电影,包括看画听音乐,包括喝茶喝咖啡,所有这些我都拿到同等重要的气定神闲中来,即便比例的时间少得可怜,10:1如何,它也是我血液中软化动脉的微量元素,我的文字生命才没有干瘪,没有枯槁,没有提前“墓木拱矣”。
感谢电影!
感谢前来会饮的朋友们!
2011年3月17日海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