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细节决定成败,读书决定未来(3)

听说 作者:宏玖


电视、电影和网络都不能取代书籍。为什么呢?书籍除了故事以外他还有别的东西。比如说,你看了一场电影,那是导演和演员理解过的,他们理解之后表现给你看,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是他们嚼过的,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如果你读原著,可能跟他们理解得不一样。而且,看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你随时在思考,也可以停一停、放一放,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看。但是看电影的话,你只能按他的故事走,他走到哪里你就必须跟到哪里,你不能叫他停下,所以你没有时间思考,匆匆忙忙跟着他跑完就算了。你还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其实你是不知道的。读书就不同了,读书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去读,这样就会知道得更多一些。假设一本书有1000卡的能量,读书的话你可以吸取900卡,看电影的话就只能吸取200卡,所以书本不能被新媒体取代。

如果一个民族不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损失还是蛮大的,因为国民的好奇心缺失了,进而会缺乏创新精神。

我认为,就读书而言,这个时代不是最好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不爱读书,这样下去我们这个民族到底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贡献?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人一谈到对世界的贡献就是古代的四大发明,那么,第五大发明是什么呢?如果你一直在谈老掉牙的东西,其实在某种角度讲就是在抽自己的耳光。所以,我们必须思考,我们现在干什么?现在这个世界里,到底有哪些新的生产力是我们提供的?当代文明当中有哪些重要的元素是中国符号?这就是很严肃的话题了。再者,如果整个民族读书氛围不浓的话,整个社会公共面就会显得很散、很乱,很多事情也很难统一到基本的标准。价值观的分散会使整个民族的综合力量下降的。

作为一个读者,应该如何选书呢?汪中求的建议是,上网去查一些名家给我们推荐的书;还可以关注流行的书,借此了解这个时代的流行风向;还有一个就是顺着你喜欢的作者的相关线索找,也可以找出很多好书来。对于他自己来讲,最想分享的心得是做读书笔记,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每年我读完的书,做完读书笔记的应该都在45本书以上。这是我要特别强调的。当然,做读书笔记细分起来还是有很多小技巧的,比如说有门批、旁批,或者单独拿张纸做一个说明。

很多人做笔记是从画线开始的,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线怎么画也是很有学问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三种线:第一种线画出什么东西是什么;第二种线画出逻辑关系,比如说这个东西有三个要点,这个东西分四个层次,每个部分的标题划下来,这样你就会有一个逻辑系统;第三种线画出数据,因为这个东西是不能搞错的。

做笔记其实有两个作用,第一,它让你的注意力更集中(不做笔记的人专注度要差很多);第二,它让你迅速找到过去已经发现的重点。比如《水浒传》我起码读了四五遍吧,第一遍就是看打仗,专门看打仗;第二遍我就晓得看里面的男女关系了,因为进入青年时代了;到了后来我就把它跟历史对照着读了;再后来可能从文学的角度,从人物描写、性格描写的角度去读;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研究它的语言,所以我还可以读一遍。这个书是百读不厌,不做笔记你都不知道你的层次到哪儿了。

对笔记做多次、间隔性的整理也很重要。牛是有两个胃的,可以把吃进去的东西倒来倒去,充分吸收营养。这就是反刍。读书也是需要反刍的。我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知识使用率,就是有的人很有知识,但是没有使用率,他拿不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不擅长整理笔记。做笔记是“吃”书,整理笔记是“消化”书。

作为读书节目的主持人,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书上瘾,这样的话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家庭,以至于所在的群体,还有我们整个社会,都是一件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