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执政以后的所作所为,时隐时现地表露出那种由传奇式经历所产生的四大“情结”,即“苏联情结”、“圣彼得堡情结”、“叶利钦情结”以及“克格勃情结”。其中,普京的“克格勃情结”表现得尤其明显,对普京的治国方略和执政风格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普京在克格勃组织里前后工作了16年。长期的克格勃经历,使普京心中充满爱国热情,养成了坚韧不拔、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以及遵纪守法、老练稳重、善于幕后操作的神秘作风。
1998年7月,普京在出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后,曾调阅自己的档案,结果发现,当年上级对他的唯一消极评价是:“缺乏恐惧感”。而这正是克格勃系统经过长期考察包括秘密观察后对普京作出的结论。
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于2001年6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了美国媒体的联合采访,其间他谈到自己曾是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官员。对于这段历史,普京感到非常自豪,他说正是这个背景使他能够同令人尊敬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以及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处于同一水平。
普京对美国记者说:“有一次,我告诉基辛格我曾经在那儿工作过,他考虑了一会儿后对我说,所有正派的人都是从情报部门起家的,就像他一样。”
普京还说:“老布什当初也并不是一个在洗衣店上班的小工,他是在中央情报局工作。”
谈到自己的克格勃背景,普京说这段经历对他治理俄罗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说:“最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同别人进行交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此外,他还掌握了如何处理大量信息并分出轻重缓急的本领。
普京的克格勃情结,还表现在他就任总统后大力恢复克格勃的正面形象 。
苏联解体前后,克格勃庞大的机构也随之被肢解,克格勃的名声变得很坏。人们对克格勃的攻击与非议至少有两种原因。一是出于政治目的。原来的克格勃权力太大,难以控制,因此把它分解成了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联邦边防局、联邦保卫局、联邦政府通讯署等五个互不隶属的部门。原来克格勃引以为荣的那些塑像和纪念碑,也被纷纷拆除和销毁。二是民众对克格勃不了解,加之克格勃少数成员过去胡作非为,残酷镇压群众,使克格勃在人们心目中成为“恐怖”的象征。同时,作为苏联最有权势的强力部门,克格勃是苏联解体的最大失意者:1991年至1993年间,克格勃近半成员、约30万人被迫下岗,其中约2万人受雇于寡头,更多的则陷入贫穷,丧失尊严。为了生计,个别人利用社会混乱局面出卖情报,甚至从事坑蒙拐骗的勾当。克格勃被人们不断抹黑,甚至把它与黑社会组织相提并论。
普京2000年就职后,立即着手为克格勃恢复名誉。执政伊始,他下令将已经流失的苏联克格勃著名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的一块牌匾找回来,使之重新悬挂在原来的地方。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卢比扬卡广场的克格勃鼻祖捷尔任斯基雕像,在1991年被推倒后,又在2004年9月经普京批准重新修复,并举行了隆重的雕像安放仪式。2006年12月,普京特意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机关工作者日(俗称“间谍日”)举行记者招待会,他在讲话中自豪地宣称:“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机构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光辉的时刻,展现了真正的英雄主义和勇气。”鼓励间谍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的身份害羞,要“抬起头来做人”,并盛赞俄罗斯间谍的昔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