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13

虎贲独立师 作者:康振贤


陈蕴瑜即指示曹文奎部队以当天行军次序隐蔽前进,陈与曹走先头,副团长刘威仪率王宪武殿后。在第1团派来的向导副官引路下,中午到达第1团的指挥所。

陈蕴瑜与第1团王应尊团长正在交谈接替防务之际,第1团第2营营长来电话报告,敌装甲汽艇和橡皮艇约十数艘载步兵五六百人,在敌机重炮的配合下准备强渡苏州河,目前我营遭敌猛攻,阵地出现动摇,请予增援。

陈蕴瑜见状随即下令王宪武第2营立即前往增援,并示以乘敌立足未稳之机,进行猛击,确保该阵地。此时王宪武求战心切,得令后即亲率部属冒着弹雨,向敌前推进。刚进防区,王宪武见一军官未带领章,独自一人蹲在地上吃饭,守城士兵见有人来,忙问:“你们是干什么的?”王宪武忙答:“我们是来增援的。”那军官一听说是来增援的,高兴得立刻丢掉饭碗以示欢迎,口中还骂道:“小日本,搞得老子吃顿饭要放三次。”于是向王宪武交代了防区情况和敌情特点,并立即带他们交接阵地。

第102师增援后并不知道敌军情况,官兵刚入阵地,有些士兵出于好奇,只要从掩体伸出头去,敌人的枪马上就响,枪响后我方士兵非死即伤。王宪武命令全排士兵,在掩蔽坑内散开卧倒。大概由于敌我双方对峙距离太近,敌炮怕轰炸伤着自己人,因而只是时有两三架飞机飞抵我阵前,对我防线一带地区轮番轰炸,接着又开始向我阵地猛攻。我官兵刚入战场,士气高昂,弹药充足,与敌激战至黄昏,打得敌军晕头转向,纷纷夺船逃命,落水和被击毙者20余人。

607团首战告捷,稍改变了十七军团轻视102师的观感。607团王宪武营保住了阵地,换下了第1师友军,同时陈蕴瑜令曹文奎第1营接替了友军第1团第3营防务。这时天降大雨,战事稍歇,于是两营趁夜冒雨在水深齐膝的战壕里,抓紧时间修补工事。

11月4日,刚接下李铁军部阵地守卫任务的陈蕴瑜,利用战斗的空隙,在战壕里给家中当时不到9岁的儿子陈先懋留下了一封遗书:

吾儿知之:

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日寇欺侮我中华,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上阵杀敌,是我军人应尽的天职。我部奉命开赴前线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义,为我之夙愿。若有不幸,叔父即你父,你们千万要听叔父的话,努力读书,为计希望。

父字十一月四日

据资料记载,“八一三”淞沪会战时,这种大战前夕或战中将士预写遗书的情况非常普遍,且一直沿袭到整个抗战八年中。第102师写过遗书的官佐也比比皆是,柏辉章、杜肇华、陈伟光等均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以为国宣劳为己任,以生死之搏争国家民族之独立。

上海当年的《阵中日报》

柏辉章的父亲柏文俊(字杰生),在每次大战前都收到家中6个孩子的来信(遗书),收得多了,后来就有了那句经典的回复:“倭寇扫除日,孩儿还家时!”

贵州一些官兵家属收到了其子弟的遗书,但许多未获音讯的亲属在战后却一直没有见到子弟报平安的书信,虽然没有见到《阵亡通知书》(如第102师在淞沪会战和砀山战役中动辄伤亡三分之二以上的大战,其实根本无法准确核实将士阵亡的名录)或报平安书,但亲属们都会估计到十有八九是为国捐躯了。其中最令人锥心的事,是有些家属刚收到子弟的《阵亡通知书》,已经心静如水,但不久却又收到报平安书,从而又升起了希望,但细心地再看日期,一下又重陷于悲痛之中。

据老兵们回忆,淞沪会战时,将士写遗书是与家人诀别的重要方式,当时上海邮局的工作人员曾说贵州的一些农村信件不好寄出,但得知这些是抗日将士们的遗书,邮局工作人员都会立即肃然,有的还含泪表示千方百计要把这些将士的遗言,送到他们的亲人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