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对金陵机器局的定位,是把它和自己发家的淮军紧紧相连的,将它打造成淮军的“军火库”,所以宁局的经费最初是从淮军军饷调拨的,每年大约五万两银子,一些特别项目如制造火药、火箭,还可以另支经费。作为一家专门制造枪炮的军事工厂,金陵机器局制造的枪炮也多是供应淮军。
虽然1866年李鸿章奉命北上剿捻,之后又出任湖广总督,1870年调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长驻北方,随后淮军也随着他北调,但淮军与金陵机器局的这种关系一直保持不变,此后金陵机器局的产品大部分运往天津,用来装备淮军和建设北洋防务。这种空间上的变换也没能影响李鸿章对金陵机器局的严密控制,他时常通过自己的旧部和亲信对宁局进行某种程度的遥控。
李鸿章之所以有这样的做法,正是因为他对晚清政治格局、官场格局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他从曾老师湘军的没落和老师的失势中早已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作为一个汉族官员,要想在清朝上层统治圈内站稳脚跟、步步高升,必须牢牢抓住枪杆子,以此作为他的实力基础和加官晋爵的资本。
虽然李鸿章的政治头脑一直很清醒,也精于为官之道,但他和那个时代的许多“中兴名臣”一样,都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所以他所负责的几个军工企业都运行得一塌糊涂,投入和产出经常不成正比。
曾有一个参观过金陵机器局的外国人这样评价道:“总办和官吏们似乎不了解他们在制造什么,为什么制造。机器是现代化的、头等的,但用来制造过时的无用军需物品。他们正在大量地制造一种小炮,只能发射一磅重的炮弹,也有几座五磅重的克虏伯式的炮,但没有炮车,据说是叫炮兵抬着走……大部分的机器用来制造抬枪。”
从中可以看出,金陵机器局虽然可以算是当时的中型兵工厂,但是军工生产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例如早期宁局所造的较大的炮台炮常常爆炸,几乎生产的每一尊大炮都有危险,在制造炮械方面和国际水准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究其原因,除了管理观念之外,还有用人方面的盲目性,这里不得不又说到那位英国人马格里。他和李鸿章最初的渊源来自其调和者的身份,当时李鸿章因故意破坏约定杀太平军降将和戈登闹翻后,为了不引发大的外交事件,李鸿章拜托马格里去做戈登的工作,两人最终达成谅解。李鸿章和马格里的友谊由此开始,创建苏州炮局时两人进一步发展为工作伙伴关系。
李鸿章这人有个特点,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看到人的长处就大胆放心地用,也不计较此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这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性格确实能招来一批能干活的洋务人才,但另一方面对人才不加甄别、不加约束,也容易导致人的腐败与变坏。
马格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鸿章对他一直很信任,放手把金陵机器局交给他运作,派他去欧洲为金陵机器局采购机器设备,招聘技术人员,不仅保荐他获得清朝三品顶戴并加道员虚衔,还拨款两千两白银为他建了豪华私人别墅,特批他拥有一支公费开支的十多人的私人卫队。刚开始马格里对李鸿章也是挺感恩的,工作也比较卖力,亲手组织试制火箭等新式武器并获得成功。但是日子长了,随着权力的扩大和监督的缺失,马格里越来越专横跋扈,他不仅乱开支还垄断技术,出国考察时又大把地挥霍公款,制造的产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1875年大沽炮台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金陵机器局所制造的两尊发射68磅重炮弹的大炮在试发时爆炸,当场炸死士兵7人。这时李鸿章才认识到马格里有问题,慌忙把马格里招来天津让他主动承认错误,担起事故责任。没想到马格里竟然态度强硬,坚决不认错,李鸿章只好把他辞退了。可是管理混乱的问题并没有因为马格里的离去而消失,接手主持局务的是更加不懂军工的封建官僚,经营更为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