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乡月,相思得? 10

星星·月亮·太阳 作者:江勇振


韦莲司这个前卫时期的作品里,有一幅是她在1916 年完成,名为《双旋律》(Two Rhythms )的油画。这幅画是以灰色为背景,画面的中央,有几条像苇芦般的绿色线条,由上往下把画面切割成两半。同时,有三道浅黄色的线条,分别从上、从左下角、从右下角,以弧度的形状,除了互相交叉以外,也与中间绿色的线条交叉而过。在那从右下角往画面的左上角伸展的线条上,伫立着一只黄色的小昆虫。韦莲司以这幅《双旋律》的油画,参加了“独立艺术家协会”1917 年的展览。这个展览不按牌理出牌,“没有评审制度、没有奖章”。为了完全排除主观、先入为主的印象,展品的排列是以抽签到的字母作为启首,然后再以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来排序。这次的展览,一共展出了一千两百个艺术家所提出的两千五百件作品。马赛尔·杜尚把一个从店里买来的公共厕所的男用溺器,以《泉》(Fountain )为名,作为他提出的展品。都雄这个作品给展览大会出了一个难题;既然没有评审制度,理论上大会必须接受任何人提出的作品。问题是,那完全没有经过加工或增饰的男用溺器算不算是一件艺术品呢?这个乌龙“事件”如何落幕,有不同版本的说法。其中最有意思的说法如下:当展览会的负责委员为之来回辩论、僵持不下时,委员会的主席威廉·葛雷肯司(William Glackens )悄悄离席,走向那个摆在屏风旁边地上的都雄的“作品”,他把它举起来,悬空移到屏风的另一边,然后放手一丢。等到大家听到破碎的声音,惊愕对望的时候,他就跟着惊呼:“喔,它破了!”。这个大会的难题也因此迎刃而解。② 

① Francis Picabia, “A Propos du ‘Tactilisme’,” écrits: 1921-1953 et posthumes (Paris: Pierre Belfond, 1978). 

② Clark Marlor, The Society of Independent Artists: The Exhibition Record 1917-1944 (Park Ridge, New Jersey: Noyes Press, 1984), p. 5. 

这个前卫的展览,因为光怪陆离,许多大报都着文讥为不是艺术。例如,当时有一份胡适曾投过稿的自由派刊物,《展望报》(Outlook),写了一篇社论评论这个展览。这篇文章还引了一段访问韦莲司的话,说韦莲司“就像布朗宁拒绝解析他自己的诗一样,宁愿让观众自由地去感受她的作品。如果有人认为她的画,像是一只虱子攀沿在头发上,就让他那样想好了。她自己则否认这么一个卑微的想法是她这幅画的灵感;她说它所明明要‘表达的意旨是旋律’。”①根据胡适的记载,展览会的作品乏人问津。这次的展览从四月十日开始,他五月初第二次去看的时候,才卖掉了三十六件。韦莲司的画,则在开展几天之内就被买走了。②买主是麦克迪(J. R. McCurdy),售价九十美金,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一千三百美金。这幅画后来被艾伦司伯夫妇买走,现藏于费城美术馆。① 

① “Pictures ‘Independent’ and Otherwise,” The Outlook (May 2, 1917), p. 10. 

②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第四册,1136-1137 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