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考虑周详,我等不及。”元让想不出什么破绽,遂点头同意。
赵括嘿嘿笑着,看着苏射说道:“此次领军突袭西岸秦军非苏将军莫属!”
苏射有些兴奋地一搓手,笑道:“大帅放心,末将必不辱命!”
“哈哈哈,那本帅就在东岸静候将军的好消息了!”赵括当即眉开眼笑。
“来人!”赵括随即对帐外喊道:“传本帅令,即刻埋锅造饭,吃完饭让士卒带足干粮,一个时辰后大军集结,随时准备出兵!”
姜魁从帅帐出来就和韩章等亲卫回到了自己的营帐。走进帐中,姜魁摘下头盔挂到一边,倒身躺在了榻上。
姜魁闭上双眼,胸口规律的起伏着,他的脑海中却不由得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想想从军已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的自己,从一介小卒起步,屡立战功成为了现在的千骑长,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将军了。虽然比不上秦国那位也是从一介小卒开始拼杀,后来被封为武安君的白起,但是也可以聊以自慰了。
只是这些年来从未回过家一次,一直转战各地,有数次回到邯郸也未能入得家门,平时只能通过一些书信大致了解家中的状况,想起离家时母亲满面悲戚的模样,父亲半白的头发和不再挺直的后背,姜魁不免为自己的不孝而感到深深的愧疚。
姜魁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是赵国的老兵,立过功,曾任队率一职,手下也有上百的兄弟。可以说,姜魁是一名战士的后代。
因为家庭环境的关系,姜魁自小练武,而且父亲对他非常严厉,姜魁小小的年纪就经常背着大土袋绕着邯郸城罚跑。为此姜魁的母亲和邻里都十分不解姜父的做法,觉得上过战场的人就是冷酷无情。然而,等姜魁参军以后才彻底明白,当初父亲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在这个战乱不止的年代,有一身精湛的武艺绝对是一大资本,凭借小时候苦练出来的过人身手和坚韧的毅力,还有父亲言传身教在战场上的种种经验心得,让姜魁数次从死亡的边缘把命捡了回来,并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姜魁到现在仍记得小时候父亲教自己练剑时的情景。当时,父亲让小小的姜魁吃力地拿着和自己一般长短的铁剑,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学会用剑,首先就要熟悉它,熟悉到它好像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才可以发挥出剑的真正威力,到了那个时候,你用起剑来会如臂使指,剑势圆润顺滑且毫无阻涩,每一个动作之间衔接流畅,丝毫没有多余的动作,你就可以用最少的体力做出最有效的攻击,你在战场上的存活几率才会大大提高。”之后还不忘威胁一句,“从今天开始,每天哪怕吃饭睡觉上厕所,你都要把剑带在身边,要是让我发现你没有照做,哼哼……”
经过这么多年战场上的生死磨炼,姜魁早已把父亲的教训当做了保命杀敌的不二真理,现在他自认已经成为了一名用剑的高手,但是令姜魁感到遗憾的是,他无法回家给父亲显露两手,如果父亲能看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一定会感到很欣慰,很骄傲。
在姜魁的心目中,除了父亲之外,值得让他崇拜的,还有赵国的马服君赵奢和廉颇廉老将军。
这两位将军都是当世之名将,可惜马服君赵奢已经病逝,姜魁并未能亲眼目睹赵奢的名将风采,但是让他倍感庆幸的是,姜魁曾在廉老将军麾下当过兵,而且一当就是三年多。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廉老将军的名将风范让姜魁折服不已。就是这名年过半百的老人,以弱势兵力硬是将几十万虎狼秦军挡在丹河以西长达三年之久!
姜魁私底下把廉老将军当做自己的老师,很用心地去学习和感受,所谓的名将和军事大家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有着过人之处。于是,廉老将军大到战略规划,小到排兵布阵,每一个举措、每一个细节姜魁都会拿来仔细研究一下。还别说,姜魁的悟性的确很高,时间一长,还真是让他琢磨出了一些东西,而这些都将成为他日后驰骋沙场的最大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