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听那像风一般的话语 4

耳蜗 作者:汪文勤


脚边有一只小贝壳,他随手捡了起来,这螺旋形的贝壳,几乎与耳蜗一模一样。贝壳底部有一道细缝,那柔软的生命就在这坚硬的壳里面,攫取食物,排泄粪便,繁殖后代,或许还会用它们的语言欢乐歌唱。它们在坚硬的壳里面自如地生活,一直生活了几百万年。

克拉克心里一动,有一个声音像光一样划过,他似乎听到有人悄悄地说了一个词:“柔软”。

他急忙掐了一根野草,将长长的草叶在手指间缠绕,他注意到草的硬度是从梗部往叶尖递减的,叶尖很容易就被弯曲了。忽然,他混沌的思维被照亮。他又掐了一根草,将草叶慢慢地小心地插进了贝壳的开口处。

进去了!克拉克继续向里推,然后顺着螺旋的曲度转动草叶,一直推到螺旋开始的顶端。

克拉克设想:如果电极束具有足够的柔韧性与延展性,它就能顺着耳蜗的曲线插进耳蜗,从而使不同的神经末梢有控制地受到电刺激。

人工耳蜗,在英文中,确切的意思是“仿生耳”,就是模仿自然的生命制作出来的具有一定听觉功能的一种仪器。而这种模仿是极其有限的、生硬的,有的时候甚至是拙劣的。在人的一只小小的耳朵里,就分布着2万到3万根神经,人类今天探寻到的规律,可谓只是窥得其全豹之一斑。

生命是如此奥秘无穷,深不可测。即便是这一只小小的贝壳,也深藏了难以穷尽的秘密。

克拉克久久地跪在沙滩上,心里充满敬畏和感动。看着手心里这只小小的贝壳,激动不已。生命是如此奇妙,每一个物种都被赋予了足够的生存智慧,每一个生命都在述说造物主的神奇与大爱。他忽然明白了,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此刻,这枚小小的贝壳正是上帝充满了爱意,悄悄放在他手上的。

克拉克立刻回到实验室。

在耳蜗模型上的实验证明,在放大率为16时,这种方法完全可行。

接下来就是制造电极束的工作,电极束的材料要对人的体液完全绝缘,并对人体无害。克拉克和杰姆·派切克以及耳鼻喉系的首席助理奎汀·贝雷,用多股镀聚四氟乙烯铂金属线做成了外径0.6毫米的电极束。

这样的电极束就像草茎能够插进螺旋形贝壳一样,进入细小的耳蜗里面。

克拉克和布瑞恩·派曼一起,在人的颞骨上做了许多实验,寻找在外科手术中将电极束放进耳蜗的最佳方式。

困难一个个地迎刃而解。

又有一个好消息在最恰当的时候来了。

一笔来自墨尔本顶点俱乐部捐赠的资金—— 一张2000澳元的支票交到了克拉克的手里。这是他研究人工耳蜗项目得到的第一笔捐赠。

数目虽然不大,但这笔捐赠却意义深远。克拉克的研究得到了公众的关注,澳大利亚广播电视节目及时播出了这条新闻。

那天晚上,商业巨头莱吉纳德·安赛特收看了这条新闻。他有个女儿,女儿有个聋人朋友,经常来他家。他曾经想过要为聋人做点什么。这天晚上,他知道了克拉克的研究工作,也知道了他们严重缺少资金。

莱吉纳德·安赛特还有一家电视台,他想:为什么不能在零频道(以后改为10频道)做电视公益广告,发动民众为克拉克的研究募集捐赠呢?

从1973年到1977年,零频道用了整整四年时间,为克拉克的研究项目播出募捐资金的广告,数以千计的男人、女人、孩子捐了款。在民众踊跃捐款的同时,政府与一些实力雄厚的机构也纷纷给予支持与援助。

有了资金的支持,克拉克更新了设备,招聘了更多优秀的研究人员,大大推进了研究工作的进程。

接下来是设计信号接收器—发射器。这在几年前是无法做到的,因为一台这样的设备需要相当于6000个无线电真空管协同工作。但是,奇妙的是这时集成电路应运而生了,它将同样数量的电子回路压缩到一个很小的微电子芯片上。

一个优秀的小组担任了设计与制造工作。

1978年,这个小组成功研制出10个声道的信号接收器—发射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