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是沸腾的乡情 2

耳蜗 作者:汪文勤


中国有过一段自主研制人工耳蜗的探索历程。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兰州空军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广州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分别进行了人工耳蜗的研制工作。

1977年,美国豪斯研究所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单导人工耳蜗的第二年,北京协和医院的耳科主任邹路德教授就在进行国产单导人工耳蜗的研究工作了。

1982年,王直中教授研制了国内第一例感应式单导人工耳蜗,解决了感染问题,但因为语言解码器的设计局限,植入者还是不能听到讲话。而且由于植入体内的材料密封技术不过关,引起电极束渗漏。

由于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产单导人工耳蜗就停止使用了。

共计约有一千位病人植入了国产人工耳蜗。

1994年2月的一天上午,一辆轿车急速行驶在去往悉尼机场的高速公路上。

驾车者是澳大利亚国家听力中心的许时昂医师,今天要去机场接来自中国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的教授。

许时昂赶到机场海关旅客出口处,北京来的航班刚刚降落。

许时昂举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北京韩德民教授。

一个运动员体格的高大男子看到牌子,健步走来,伸过手,与许时昂紧紧相握:“我是韩德民,你是许时昂先生吧?”

韩德民一身深色西服,一条红色领带,风神俊朗,气宇不凡。

许时昂有些诧异:“你就是韩德民教授?你这么年轻呀!”

韩德民爽朗地笑了:“我还年轻吗?40出头了。许教授,谢谢你来接我。”

许时昂说:“玛莎说你是同仁医院的主任医师,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的副所长,这样的位置,我想怎么也得熬到五十多岁才能坐到吧?”

许时昂来自中国大陆,自然了解中国大陆医疗机构的情形。

韩德民笑着说:“国家在改革,干部年轻化,专家也年轻化了嘛。”

车子向悉尼市区驶去。

韩德民告诉许时昂,他这次来澳大利亚是参加世界耳鼻喉科大会,并想去墨尔本大学参观克拉克教授的仿生耳研究所。

许时昂笑了,说他在这家研究所里工作了十年,他来安排参观的事。

不知不觉,车已驶近悉尼市区。许时昂放慢车速。

“韩教授,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先请你去我家,我们多聊聊,稍晚一点再送你去酒店。”

刚刚认识,就把工作客人请到家中,韩德民略感意外,对许时昂的诚意十分感激。他为人豪爽,也不扭捏推辞,说:“好,我就听你的,客随主便了。”

也许是因为他乡遇新知的欣喜,也许是因为相同背景相似经历的缘分,也许是韩德民身上散发的健康阳光的气息,也许是对即将到来的合作的期许,许时昂直接把韩德民拉到了家里。

许时昂把韩德民介绍给夫人。许夫人见有客自中国来,自然喜出望外。许时昂的岳父、岳母和正在上大学的女儿,都与韩德民一一相见。

许夫人连忙下厨,不长时间就摆上了一桌丰盛的上海菜。

饭后,两人来到客厅,许夫人泡上两杯碧螺春,告退了。

许时昂问:“韩教授,你为什么想去克拉克教授的研究所?”

韩德民说:“有关资料上说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唯一的办法,但我还没有看到患者术后的效果。许教授,我的专项是头颈外科,对人工耳蜗了解不多,想听听你的高见。”

许时昂喝了口茶,开始介绍研制经过,在欧美地区的临床应用,细致地介绍了多导人工耳蜗的结构、原理、手术方式、术前听力学评估、术后言语康复等技术问题。

韩德民对人工耳蜗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