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声灿烂 4

耳蜗 作者:汪文勤


2004年5月18日,第21个孩子成功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这批资金一共资助了21名贫困家庭的聋儿。王永庆先生捐赠的人工耳蜗手术全部完成。

手术后一个月,孩子们回到同仁医院,陈雪清和孔颖等医师为他们开机调试。之后,21个孩子分别进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北京聋儿康复中心、西城人工耳蜗培训学校等康复机构做康复训练。

一条清溪,从闽南秀丽的群山中逶迤而来,她婀娜多姿地走了一个U字路线,好像一个母亲张开的双臂,把一个集镇紧紧地抱在怀里,然后招呼着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山涧小溪,汇合成浩荡的晋江水,一路欢畅地注入东海。

在近代几百年里,有许多安溪农民从山里走出来,为了谋求生计,他们沿着清溪的路线,坐船经过晋江,漂洋过海,有的来到台湾,有的去了马来西亚,有的落脚在印度尼西亚。这些散落在东南亚各地的安溪人的后裔已经有二百多万人,远远超出了今天的安溪人口,今天的安溪成了著名的台胞之乡、侨胞之乡。

被清溪河水怀抱的集镇就是福建省安溪县城,是铁观音的故乡,一个因茶而生香的地方。

安溪政府成功策划并实施了铁观音茶文化产业项目,以此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有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便开始轰轰烈烈地进行城市建设。

安溪特殊教育学校的周玉娟校长忧心忡忡。根据城市规划,有一条新马路要从她的学校穿越。她的学校被限期搬迁。

她那一百多个聋哑学生何处安身呢?

政府给他们学校安排了一个临时的校址,那是离县城三公里处一个倒闭了的工厂的厂房。

那是个不适宜教学的场所,虽说是临时的,但这个“临时”究竟是多长时间?没有人明确告诉周玉娟。新的学校在哪里?也没有人来告诉她。

离搬迁的期限越来越近了,周玉娟心里越来越焦急。

2004年6月2日,县教育局局长突然带了许多县里的领导来到学校视察,并通知周玉娟:明天有贵宾来校参观,要她做好接待工作,并要求她准备好由聋哑学生表演的节目。

领导走的时候,郑重地告诉周玉娟:明天来的是安溪最大的台胞,是台湾最大的老板——王永庆。

6月3日上午9点,安溪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门前,周玉娟带领全体师生列队迎候。

一长串高级轿车鱼贯而来,停满了校门前的场地。众多官员簇拥着一位高瘦的老人缓缓走来。

热烈的掌声响起,周玉娟和全体师生以崇敬喜悦的心情欢迎这个富可敌国的传奇乡亲。

王永庆身着一套黑色西服,头发花白而稀疏,面容清瘦而矍铄,面带微笑,向师生们招手致意,神态亲切慈祥。他的太太李宝珠走在他的身边。

这是88岁的王永庆第一次回到家乡,安溪特殊教育学校是他到安溪的第一站。

乍看上去,这位和蔼的老人,不过就是哪一位学生的爷爷,如果不是身后那么多的官员和随行人员,真难以想象他是一个庞大经济帝国的“君王”。

周玉娟走在王永庆的身边,一路介绍学校的布局。

王永庆带着浓重的闽南口音问:“学校现在有多少学生?”

周玉娟说:“120名。”

“校舍够不够?”

周玉娟叹了口气,说:“原来还有弱智脑瘫班,因为校舍不够用,都退了。现在只有一个专业了,都是聋哑生。”

王永庆点点头,若有所思。

他们来到饭堂,坐下来,观看文艺节目。

第一个节目是舞蹈《爱的奉献》。音乐响起,一群女孩翩翩起舞。

周玉娟告诉王永庆:这些跳舞的孩子其实听不到音乐,她们都是聋儿,她们只是靠眼睛观察来协调统一动作。

王永庆十分动容,看得很专注,这个节目结束时,鼓了很长时间的掌。

第二个节目还是舞蹈,周玉娟告诉王永庆:这个舞蹈是孩子们根据家乡茶农种茶收茶的情景创作的,舞蹈的名字叫《快乐的采茶女》。

女孩们在无声中旋转、穿行,翻飞如燕,美丽如蝶,也许表现的是她们自己熟悉的生活,所以更加自然生动。

在舞蹈结束的时候,周玉娟看到王永庆的眼里泪光闪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