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光岁月
命运无常,几经变化,不知将人生轨迹引向何方。
1976年,留学海外的张国荣,家中遭遇变故,只得终止学业。如若不是父亲中风病危,他的留学之旅会一直平顺下去,继续学业直到毕业,尔后学成归来,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直至独当一面。
如今想来,冥冥之中,容不得虚妄的假设。假如一切推倒重来,父亲无病无灾,张国荣便不会提前结束学业,便不会立即返港,便不再有参赛的经历,此后种种,想必也就中断了。如果没有歌手张国荣,没有演员张国荣,香港又会是何种走势?
不可多想,不可多说。行至此处,即为定数。
1976年,张国荣启程返港。等待他的,远不止重归家庭这般简单。常理来讲,亲人之间,久别重逢,自然是难掩激动喜悦之情。但唯独到了张国荣这里,忧愁却是主角。
独立生活的这几年,他难得拥有爽快的心情,一扫往日阴郁。如今,他要重拾旧日心情,心中五味杂陈,怕是难以言表。
父母的婚姻已然陷入不和谐的境况,每日看似平静的生活,实则暗藏汹涌。亲人之间,温情缺失,怎么想都有些怪。与其尴尬应对,不如干脆抽身而退。
他提着行李,从家中搬了出来,继续独居的生活模式。哪怕形单影只,总好过平日里不真实的热闹。一个人清净自在,也好。
然而,他想要避开家庭的无奈,就必然要承担起生活的无奈。万千烦恼,摆在眼前的就是谋生,找到可以赖以生存的手段。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牛仔文化大行其道,既然是流行趋势,小商小贩免不了趋之若鹜。在九龙、新界等地,有不少人在兜售牛仔服装,他们之中,有本地棚户区的住户,也有来自内地的偷渡客,无一例外不是为了赚钱糊口。
素来要强的张国荣,自从开始独立生活后,便决定自力更生。为了能够度日,他不惜舍下身段,摆摊卖服装。也许偶尔,他会想起曾在英国的那段光阴,时而真切可感,时而模糊不清。
跑马地卖鞋,去牛仔裤店卖裤子,甚至去一家律师楼打杂。年轻力壮,有的是力气,为了填饱肚子,只好如此。
香港,繁花似锦的城,他身处其中,凝望四周,却觉得孤凉。
繁华,与他何干?热闹,又与他何干?
不说寂寞,或许就少一点寂寞。
人生路难走,可并非上苍蓄意刁难,于你于我于他人,未尝有偏袒或针对。再回首,既已懂得一视同仁的道理,昔日点滴苦闷,方可释怀。
1977年,张国荣正值二十一岁,青春盎然与默默无闻并存。生活平淡如水,一日又一日,是单调乏味的重复。倏然之间,一个消息如小石子掠过水面,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香港丽的电视(亚洲电视)正在举办“亚洲业余歌手大赛”,张国荣作为一众好友中最擅唱歌的人,被周遭的朋友鼓动去一试身手。他素来喜爱唱歌,不惧人前表演,考虑一番后,他动了心思。
他想去是一回事,他有没有条件去又是另一回事。当时,他已然从家中搬出,开始独居,经济拮据,甚至有些潦倒,六元钱的报名费甚至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山。
左右权衡的时候,六姐将二十块钱递到他手中。没有太多言语,只是甘愿竭尽全力,达成他之所愿。二十块钱,捧在手心,是六姐沉甸甸的情意,也是他人生起承转合的开端。
揣着没有温度却暖意绵绵的二十块钱,张国荣开始了一场逐梦的旅程。去报名参赛,首先要历经一番折腾。先是搭电车去中环,转乘天星小轮渡过一片海水,靠岸后乘巴士车前往丽的电视,一路曲曲折折。
站在灯光绚烂的舞台上,张国荣以一首《American Pie》惊艳亮相。英文歌曲在当时的香港颇为流行,他曾在国外留学,口语自然出众,成为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