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将帅恩重洋务兴 (3)

晚清第一官商 作者:王伟


李鸿章马不停蹄,还未到达京师之时,又收到朝廷谕旨:

八月初三日奉上谕,命直隶总督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湖广总督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所遗湖广总督着李瀚章实授。望李鸿章克日赴任,并会同曾国藩妥善办理天津教案,具奏。

盛宣怀、杨宗濂、周馥看后,同向李鸿章贺喜道:“贺喜中堂,荣升直隶总督,此职可是天下众督抚大臣的领袖,众人所仰,可见皇上、太后对中堂大人的器重。”之后闻讯前来的官员络绎不绝。众人皆兴高采烈,李鸿章心里却暗暗为曾国藩的调任心生疑惑。

在接到上谕进京请训后,李鸿章按原计划命郭松林、周盛传两军驻防京津道防务,自己率幕僚进入天津,住进临时行馆中。一切安排停当,李鸿章即前往总督府拜谒曾国藩,此时的曾国藩拖着病重的身体,叹息崇厚处置不当,令自己踏入火坑,进退维谷,也欣慰于李鸿章接手教案事务,令自己能够脱身:“将来必定有人会说‘曾涤生究竟不如门生’,我心里听了也高兴,毕竟你是我推荐的呀!”

曾国藩向李鸿章详细讲述了教案的来龙去脉,并鼓励李鸿章放手去做,不要拘泥于自己以前的处理方式。李鸿章早已获悉法国国内最近正忙于普法战争,无暇顾及东方事务,于是就把自己的处理意见跟老师讲了:“对内让步,对外寸步不让。”

曾国藩在气愤于法国公使奸诈的同时,连连称赞李鸿章的办事能力。

回到行馆时,天津众士绅已在厅外等候,李鸿章向激愤的民众说明了自己严惩凶犯,宽赦无辜百姓,对洋人绝不退让的决心,安抚了士绅情绪。

下一步就是该如何对付洋人了。李鸿章打算先瓦解法国临时拼凑起来的四国联盟,立即和俄、英领事谈判,告知法国战败的局势,让他们迅速撤走大沽口外的军舰,同时对被打伤的俄国商人进行赔偿,对被焚毁的英美教堂进行修复。

与法国谈判时,法国自知已经没了谈判的筹码,于是接受了相关的安抚条件。次年9月25日,继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第一批和第二批人犯被正法、军流之后,清政府又将所谓正犯16人处死。赴法国道歉的崇厚于一个月后从巴黎返抵上海,“天津教案”也就这样以没有硝烟的方式结束了。

李鸿章后来回忆道,这是他几十年外交生涯中最痛快的一次外交经历,既长了国人的志气,又灭了洋人的威风,还得到朝廷上下的一片赞誉,这也从此树立了他不仅能带兵打仗,还能办外交的好形象。

几十年的民族怨恨和宗教偏见,官府和教方未能及时疏导民情,加上丰大业的鲁莽,最终酿成了这样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但它却改变了曾国藩和李鸿章师生的命运,李鸿章自此达到他人生功名事业的顶峰,高居于直隶总督这个天下督抚领袖的位置上。1870年11月12日,清廷又裁撤三口通商大臣,规定所有洋务海防事宜均由直隶总督经管,直隶总督移驻天津,以三口通商大臣衙署为行馆。李鸿章手握重兵,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重要职务于一身。

在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盛宣怀就在李鸿章左右,初步显示了“颖悟洞澈,好深湛之思”的个性和才干。他代表李鸿章接待天津民众,凡有所建议,有所控诉,都能得体应对并按李鸿章的指示处理,当晚向李鸿章禀报。数天下来,李鸿章颇为满意。在瓦解英、美、法、俄四国联合中的俄英势力时,盛宣怀更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应当先召见英国领事,因为英国对法国形势更为清楚,而俄国并不一定知道法国情势,待英国退出,俄国也自然相信法国形势不妙,不再参与。李鸿章让盛宣怀协助他处理教案,一则是他头脑灵活,善于应变,谈吐从容大方;二则是盛宣怀初入幕中,尚无专职,可任凭调度,在调度中也可以考察他的才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