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则事无结束,近则机有转圜,奋身独任其艰难,未始不可挽救全局。南洋大臣谓:军营中常于营官中拔一人为统领,正名定分,何各不相下。然商务宜联以情,非如营物可绳以法,等而齐之,则名不正者事不成,驾而上之,则心不降者气不协。故中立不可,进更不可。
盛宣怀与唐廷枢、徐润到了“各不相下”的程度:“等而齐之”,“则名不正事不成”;“正名定分”地擢盛宣怀为督办以“驾而之上”,唐、徐必不能“心降”“气协”的。因此,盛宣怀坚请督办,就是去唐、徐而任他自己为督办。
正当盛宣怀上下活动的时候,却有董俊翰、王先谦等人弹劾他营私舞弊,说他在收购旗昌时私拿回扣,构成贪污,一时舆论大哗。李鸿章只得派人查办。
李鸿章深知,办洋务不是件容易的事,万事开头难,在农业国家里办工业,处在弱国地位办外交,在封建末世图振兴,处处得跟洋人斗,非凡夫俗子所能为。水至清则无鱼,要把洋务诸端早早搞上去,就得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此,他必须保住盛宣怀。
不久,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出来为盛宣怀辩污,说他在船局从未领过分文薪水,收购旗昌一事只是主其议,而领款付款,皆未经手,此“因公而未因私,不言可知”,巧妙地回避了盛氏究竟有没有拿回扣的实质问题。唐廷枢知道,如果盛宣怀出了事,作为总办的他也难辞其咎。为了招商局的声誉和长远利益,他摒弃前嫌,出来申诉。
而李鸿章在接到查案报告后,也向清廷上奏担保:“前派会办招商局,证明不经手银钱,不支领薪水,嗣以屡次代人受过,坚辞会办。臣严密考察,该道(指盛宣怀)勤明干练,讲求吏治,熟悉洋情,正直有年,于赈务河工诸要端,无不认真筹办,洵属有用之才,未敢稍涉回护。”好话说了一箩筐,然而也回避了到底他有没有拿回扣这个实质性问题。
李鸿章出来担保,案子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然而盛宣怀却因此而自觉兴味索然,坚辞会办,老子不干了,谁也留不住。李鸿章只得准许。
1882年,盛宣怀十分凄凉地离开了他精心创办又为之奋斗了10年的轮船招商局。但这不过是以退为进罢了,他心中并没有真正放弃轮船招商局。有李鸿章做后台,他一定会卷土重来,以招商局作为立足点,实现他高官厚禄的渴望。
1885年夏天,唐廷枢奉命北上专办开平煤矿事,盛宣怀终于登上了轮船招商局督办的宝座。这回他大权在握,在督办的位子上稳稳坐了17年,直到1902年盛康去世回家丁忧为止。1909年他又被选为董事会主席,辛亥革命之后他依然担任了董事会副会长,直至他离开人世。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盛恩颐、盛重顺、盛昇颐也均在轮船招商局任过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