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定名《我爱我家》(2)

我爱·我家 作者:郑猛


1992年11月,英达与王朔第一次开始讨论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按照他们的设计,这部剧聚焦的是一个老干部家庭,老干部早年参加过革命,解放后担任过政府机关的领导职务。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行大,找了一个南方倒插门的女婿,生下一个女儿。经过多次探讨,最后写了一个电视剧策划提纲,但剧名还没有想好。英达的大堂弟英壮也参与了早期的策划。英壮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一家科研单位做工程师,当时在单位下属的一家公司担任经理。

英达当时的想法是,拉到投资就和王朔、英壮等人创作剧本。所以接下来排在第一位的是找到钱。1993年初还没过完年,英达就拉着王朔赶往冰天雪地的东北,到长春去拉投资。东北的酒场总是很多,有一次醉意甚浓之际,王朔提出这部剧可以叫“我爱我家”。英达听完感觉特别别扭,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起码应该是“我爱我的家”。王朔坚持认为,就是要这个别扭劲儿。

王朔是起名的高手,不管是《过把瘾就死》、《玩儿的就是心跳》等小说,还是《爱你没商量》等影视剧,名字都能言人之不能言,令人过目不忘。

于是,策划案的空白处填上了“我爱我家”四个字。

经过几番并不算轻松的游说,投资终于拉来了。论起来,投资人马景全也是英达的远房亲戚,他是英达另一个堂弟英宁的舅舅。英宁从小在长春长大,刚刚从吉林艺术学院表演系毕业。为使堂哥能够圆做导演的梦,英宁也一直跑前跑后。后来,英宁也参与到《我爱我家》的拍摄当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