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老实说,这句话很搞人。事实证明,人类从历史上吸取的唯一经验,就是人类从不吸取历史的经验。所以古人感慨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能够改变者,是缺点;不能改变者,是弱点。人类的弱点,永远也改不了。
尽管如此,在遇到重大抉择的时候,人们还是愿意思考一下既往。顺治帝在如此为难的时候,也想到了他读得不多的几本史书上的记录,遇到同样情况,古人是怎么办的。
顺治帝想到了汉朝末期的皇帝。
汉朝末期的皇帝登基之时大多年幼,所以采用母后临朝,委托外戚(母后的亲戚)管理外廷。结果,外戚的势力大增,骄横跋扈,难以控制,祖宗的江山社稷,险些易主。
皇帝长大了,外戚依然想干政,皇帝又不是傻子,他为何要干?但是皇帝自己不能拿刀拿枪站出来与外戚们拼命,他需要帮手,帮手就是他身边的太监,太监起兵剁外戚。
外戚也不是好惹的,不就几个太监吗,干掉他们应该很容易。但是,太监手里有皇上,他们用皇上的权力调来了地方军阀。请神容易送神难,地方军阀到了京城,不想走。
于是地方军阀又剁掉太监。无法,最后只能请皇帝离京了,演了一部鲜活的三国战记。
这个画面在顺治帝的脑海中不停闪烁。他想到,如果采用母后临朝的辅政方式,庄妃作为太皇太后是完全可以考虑的,可是,庄妃是蒙古人,满洲大臣不会服。
至于说玄烨生母佟佳氏,是汉人,可以不在考虑人选之列。
撇开这些都不说,祖宗成法俱在:后宫不能干政。这个牌子被挂在后宫里,是顺治帝自己亲手挂上去的,现在母后临朝,不是自己扇自己大耳刮,自食其言吗?
既然母后临朝不行,那么还有一种方法,找个亲王出来辅政。顺治皇帝自己,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皇太极死了,顺治当年六岁当皇帝,选了顺治他叔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辅政。
两人都是亲叔啊,应该没有问题吧,但多尔衮却擅权。事实证明,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爱自己,胜过了爱其他一切人,亲叔又怎样,就是亲生父子,为了各自利益也能火拼。
不过顺治帝是幸运的,因为多尔衮命短,只活了三十九岁就死了。死在了北京以外,死在了顺治七年,那一年,顺治帝十四岁,顺治帝忍不住心中怒火,把九叔挫骨扬灰。
自己已经亲尝的苦痛,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尝,这种辅政方式,被顺治否决了。
我经常在想,为何这两种辅政方式均无法成功,想了很久。
其中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人的弱点。每个人,都想攫取更大的权力,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弱者还是强者,每个人都想,这才是人的本性。
当然,也有例外,这个例外是精神不正常者。
然而,除开这个不可改变的人类弱点外,还有第二个问题。辅政之人权力太大,比如太后,比如亲王,他们的地位已经很高,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但是,他还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