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香涛的奏稿引起清流共鸣 8

大清公使曾纪泽 作者:冯惠明


奏稿列举了崇约中十项绝对不能允许之处,接着笔锋一转:

俄人索之,可谓至贪至横;崇厚之许,可谓至谬至愚。皇太后、皇上赫然震怒,遣使臣,下廷议,可谓至明至断。上自枢臣、总署、王大臣,以至百司庶官,人人皆知其不可,所以不敢公言改议者,诚惧一经变约,或招衅端。然臣以为不足惧也。必改此议,未必有事;不改此议,不可为国。请言改议之道,其要有四:一曰计决,二曰气盛,三曰理长,四曰谋定。何谓计决?无理之约,使臣许之,朝廷未尝许之,崇厚误国媚敌,擅许擅归,国人皆曰可杀者也……按之万国公法既有不准违训越权之例,复有可行与否仍在朝廷之条,正与崇厚不遵密函,不请谕旨之罪相合。耆英之狱成宪昭然,故立诛崇厚则计决。何谓气盛?……

吴大澄念这一段特别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好像他念的不是张之洞的奏稿,而是一篇讨敌檄文。他将奏稿上的“气盛、理长、谋定”一口气读完。奏稿最后乃是向皇太后、皇上大声疾呼,吴大澄读得也更提高了声调:

武备者改议宜修,不改议亦宜修;伊犁者改议宜缓,不改议亦宜缓;崇厚者改议宜诛,不改议亦宜诛。此内外臣工之公言,非臣一人之私言也。辅谋在疆臣,作气在百僚,据理力辩在总理衙门,而决计独断则在我皇太后皇上。事关宗社大计,坐视不能,缄默不敢,仰恳将臣此疏发交廷臣会议,不胜忧愤迫切之至……

吴大澄念完,长长呼了一口气。这篇奏稿洋洋几千言,气贯长虹,凛然大义,遂使在座者莫不怦然心动。

只见张佩纶起身走到张之洞面前,深施一礼。“孝达兄忠君爱国、深谋远虑,丹心可昭日月;而论理说道、布局谋篇,又缜密无疵、情切感人。幼樵自愧不如也。”

陈宝琛也朝张之洞一揖。“孝达兄的奏稿高屋建瓴、气势非同凡响,犹如黄河扬子,一泻千里;又好比讨贼檄文,精辟透彻,痛快淋漓,说出了我们憋在心里的话。”

“孝达兄的奏稿,亘古罕见,堪称绝世词章!”

“不愧为大手笔,文气令我等耳目一新。”

宝廷、黄体芳等也赞不绝口。

张之洞拱手连忙致谢。“各位仁兄褒奖太过,叫我如何承受得起?实不相瞒,今日特为抛砖引玉而来。如果诸位也能提笔仗义直言,痛陈利害,以我们之合力,定能打动圣颜,内惩崇厚,外拒狄夷。”

张佩纶欣然答应:“幼樵愿步孝达兄后尘,近日上书力陈。”

接着,黄体芳、陈宝琛、宝廷、吴大澄、王仁堪都纷纷表态,一两日内上疏奏陈。

张之洞心中大喜。有这些清流同伙一起行动,他就不会孤立了,即使言辞激烈一点,也不致引起圣颜不悦。他向大家深深一揖:

“有各位仁兄出马,大事可成。另外,我想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李鸿藻大人丁忧期满,一两日内将到京。”

吴大澄拍手叫好。“兰孙大人一回来,皇太后很可能重新起用,再入军机,那么沈桂芬也就不能为所欲为了。”

“下一步就看老佛爷如何决断了。”宝廷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