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基德作品论之《漂流欲室》3

野生 金基德 作者:金基德 郑圣一


中止沉默,现在是说出“爱”的时刻

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虽说《漂流欲室》是金基德电影中罕见的或者说是惟一将焦点只集中在“发狂的沉默”意象本身的作品,但即便如此,人们也总是从“关系”——特别是虐恋“关系”的角度来解读该片,原因何在?当然你可以说,人们是基于“对金基德创作风格的一贯了解,是作品间的相互关联及影响下的一种自然延伸阅读”。但是,金基德作品时常被人如此曲解的原因大概还有一个:虽然他用充斥着沉默的意象传神地表达出了虐恋关系,但是在那些沉默的意象(影像)发出声音的一瞬间,它们爆发出的某种物质使人心生莫名的恐惧。而那种性虐场面的描写恰是与这种心理恐惧紧密相关的。因此把此类描写(性虐场面)看作问题,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从无名恐惧中找到出路。只是,这种恐惧不仅存在于看电影的观众心中,同时它也是金基德自身的一种恐惧。

笔者希望把《漂流欲室》中所有要素都看作是为了表达“沉默中的话语”的一种多重讽喻,即它是对“想要表达,却不懂所有表达方式”的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凝视。一如金基德的其他电影,阶级问题、历史创伤抑或南北问题等其实并非金基德想要表现的重要主题,因此,本片中表面呈现的虐恋也不是导演的陈述重点,只有明白、认同了这一前提, 《漂流欲室》中出现的“沉默的结构”才会被充分展现和理解。

沉默只不过是借给死亡的一种东西而已

“大声说出爱”的结果,不过只是一种希望。 《漂流欲室》的尾声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两位主人公的死亡。这种结局一直到《海岸线》都在不断重复。在这里,“死亡只是生命的最后一种残害,是已经心力殆尽的人生。沉默已不再隶属于死亡,而只是从同情心中贷出的、借给死亡的一种东西而已”。

迄今为止,金基德的沉默不过是一种凡常的沉默。这缘于他的犹豫不决(在更加“原初性”和“大众性”方向中徘徊) 。如果能摆脱这种犹豫,金基德就会真正深层次地潜入“沉默以前的沉默” 。在他深入群众的一刻,相信他的电影也会从唯美的影像中走出,从而获得更加意味深长的含义。如果真是“只有明白苦痛的人才能体会到孤独”,那么金基德现在应该寻找与那份孤独相恰当的表现方法。只有那一刻,《漂流欲室》才会成为他的犹豫不决里最美的记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