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绽放:公益只是埋下了一个因,但它总会结果(1)

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 作者:唐丢丢


徐绽放,“绽放旅行公益”发起人,三亚雍和青旅店长,素食主义者。

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停留在做“间隔青年”宣传视频的时候。镜头里的他在喧闹的马路旁背着大容量登山包,戴一副墨镜,用混杂着台湾腔和苏南口音的普通话边走边说:“徐绽放,80末。现在是下午两点的海口,很热哦。2012年开始间隔年到现在,还没完呢。”说完他不好意思地避开镜头,灿烂地笑了起来。大概是那股“在路上”的劲儿打动了我,剪视频的时候,我反复把这段拿出来看了好几遍。

间隔年出走,搭车旅行

徐绽放的间隔年开始得很随性,没什么远大的规划和长远的目标,“只是想出去走走”。

在间隔年之前,家里帮他安排了一个在五百强企业的稳定工作,用他的话说,“每天醒来都能看到自己五十年后的样子”。与大部分靠“聚餐K歌泡吧”打发无聊时间的同事不一样的是,他有阅读的习惯,大多是《瓦尔登湖》《月亮与六便士》《反抗者》一类的文学作品,读得多了,他渐渐发现,内心一些与传统价值观相违背的东西在慢慢迸发出来。

2012年9月,与徐绽放相识十年的老友在家待业。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一样,差的工作不想找,好的工作要靠关系,所以一直徘徊迷茫着。

和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同龄人一样,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却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当时正值电视剧《北京青年》热映,主题曲《怒放的生命》让不少过得憋屈的年轻人头脑一热,“拥有了挣脱一切的力量”。

“要不我们出去走走吧。”徐绽放对他的朋友说。

“去哪儿?”

“北京啊!”

和朋友的第一次出走,经费是徐绽放的两千块积蓄。两个人边看《搭车去柏林》边学着搭车。当时苏州当地的电视台正好在做一个第三方的媒体网站,通过微博知道了徐绽放和他朋友一路搭车北上的故事,直接在半路做了全程报道。

“我们的第一次搭车旅行很顺利,最后我们用了五天时间,搭了十一辆车,顺利到达了北京。那时我们都是第一次去北京。”

从北京回来的徐绽放和他的伙伴算是在自己城市的小圈子火了一把,当地地方台的门户网站还有日报都派记者来采访。

“那阵子觉得自己很厉害呀,微博粉丝都破千啦!越是小地方,对这样不太常规的事就越稀奇,他们会惊讶,‘真的有人会让你们免费坐车呀!’这样飘飘然一阵子之后就是强大的旅行后遗症,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但更确定当前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能怎么办呢?再上路吧。”

当时正逢徐绽放的一个儿时发小回国,此前他在澳洲留学了五年,急于看看祖国大好河山;而且任性的富二代“海龟”也想跟徐绽放一样体验一把穷游,跟家里打好招呼后,所有信用卡被停用,后来还是向姐姐借了三千块钱,淘宝买了一个一百多块的登山包和一件二百块的冲锋衣,宣告上路。

这一次,他们从苏州搭车一路向西,水乡西湖,黄山庐山,古镇边城,川藏滇藏,高原雪山,看遍祖国美景。

和第一次旅行不同,这次旅行让徐绽放对旅行的态度有了不一样的解读。

“在江西的时候我们经常搭不到车,几天过去还在江西,我们就坐了动车。没想到,原本说好合作专栏节目的电视台听闻这件事后,竟在微博上和我吵了起来。他说,你们说好要搭车的,突然改坐动车了,就好像丢了一种精神。”但徐绽放并没有买他们的账,“那时候就觉得旅行的关键词改掉了,以前总被忽悠着要积极向上,从那时候开始就有凯鲁亚克‘垮掉的一代’的精神了。有句话说得很对,旅行只是徒增幻觉,然后发现谎言和年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