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迁到罗马1606年(2)

贝尼尼传:他的人生 他的罗马 作者:【美】弗兰科·莫尔曼多


这场运动由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发动起来(d.1455),他被称作“遗书”的文件明确地讲出了这样的信息,“我们建造为给人留下印象。”在16世纪,紧随皇帝查理五世丧心病狂的军团对城市在物质上的灾难性洗劫(1527年)以及损失甚至更为惨重的宗教改革运动〔以路德于1517年发表《95条论纲》(Ninty-five Theses)为开始的象征〕之后,“罗马复兴”变得更加迫切了。特立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在1563年一度总结了这一巨大的改革,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党派上都发动了“反改革”以回击新教徒的涨势,罗马的重建即使不说成痴迷狂热,也成为长期以来教皇优先考虑的事情。在罗马,教皇对艺术资助的兴隆是不间断的,一直持续到1670年代,此时财政已经完全枯竭了。彼得罗·贝尼尼就是众多受惠者之一。在他生命结束的时候,他的儿子乔凡尼·洛伦佐将打破每一项纪录成为有史以来冠盖绝伦的最大受益人。

1606年,当贝尼尼一家登场时,罗马的居民,根据官方的统计调查,已经达到105 724之多。在人口方面,这座教会的首都在当时的意大利排名第15位,次于那不勒斯、米兰、威尼斯和巴勒莫(当时的意大利仍然是一个由各自独立的国家和西班牙殖民地组成的混杂体)。罗马的居民大多数聚集在台伯河大拐弯处冲积形成的大三角洲上。不幸的是,这片土地也像台伯河的冲击平原一样不堪一击。像瘟疫和许多其他罗马无力阻挡的致命流行病一样,台伯河的洪水也是一个常年不断的威胁,固定地周期性地发作,经常产生破坏,譬如1598年12月、1606年1月、1637年2月、1647年12月以及1660年12月—在贝尼尼的一生中也遭遇过几次,灾害较小。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些不幸的事件是欧洲大约从1500到1800年遭受的“小冰河期”造成的,由降水过量导致。这个城市反复遭受洪水侵袭的漫长历史阶段,被公开以大量的、至今仍贴在罗马市中心的教堂和其他公共建筑外观上的饰板来纪念着,其中最惹眼的是密涅瓦圣母堂(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外墙上的饰板。密涅瓦堂的饰板之一告诉我们1598年洪水如此肆虐,以至于在那年圣诞节的前一天,“教皇(克雷忙八世阿尔多布兰迪尼Pope Clement VIII Aldobrandini)以前所未有的傲慢冲着台伯河水发出了一声诅咒。”

尽管不断地遭受洪水泛滥,多数人却继续选择在这块最低洼的漫滩上挤作一团(尤其是战神广场附近),相当于现在的罗马centro storico(意大利语:老城)区。在17世纪,这座城市的居民远没有填满由他们的祖先用城墙围拢起来的原先城内区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和城墙边缘之间是一条宽广的乡野disabitato(无人地带),充斥着葡萄园和贵族的别墅。自然,这条disabitato担得起罗马人的隐私,为人与人之间的私密行为提供了空间,有合法的(求爱、聚会)也有非法的(强奸、绑架和杀人),这些在市中心警察和好管闲事的邻居们不断的监管都是不可能轻易做到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