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史开幕第一人——张骞(4)

大美唐布拉 作者:鹏鸣


大臣们还认为,我这次出使西域,既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活动,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考察。通过对广阔的西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我汉朝详细了解到西域各小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的情况,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许多情况。在我通使西域返回长安后,汉朝抗击匈奴侵扰的战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公元前123年2月和4月,大将军卫青两次出兵进攻匈奴。汉武帝命我为校尉,随着大将军出击漠北。当时,我们的军队行进于千里塞外,在茫茫黄沙和无际草原中,给养相当困难。我正好熟悉匈奴军队的特点,又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的地理知识,我为汉朝军队做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因此,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事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我为“博望侯”。“博望”就是“取其能广博瞻望”。我想,这就是汉武帝对我的肯定吧。

公元前119年,我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这时,汉朝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准备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我询问大夏等地情况。我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实施“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同时,我还着重提出今后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汉武帝都采纳了。

这次,我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我们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我又分遣副使持汉节,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公元前115年,我回长安时,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我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身毒、奄蔡、条支、犁轩,汉朝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两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公元前115年,我回到汉朝后,汉武帝对我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我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我们的功绩。

说起来,我两次出使西域,还带回一些“副产品”。我们带回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这些植物逐渐在中原栽种传播。带回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汉武帝非常喜欢。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我们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

我一生坎坷,总是东奔西跑,颠簸于万里之外,为国分忧。我觉得,我虽然不是什么英雄,但是,我反思自己的一生,为国为民,问心无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善哉。

石窟中光线阴暗,阒无一人,静谧如梦。导游折身而返,喊了我一声,我这才如梦方醒,忙朝着窟外走去。

越明年,我们一行再游伊犁河谷,踏着张骞的足迹,不禁感怀起这位“凿空”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探险家。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赞曰:

闻道寻源使,

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

宛马至今来。

……

张骞意志坚忍,在危难中不失气节,梁启超称赞他“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