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犁河畔感受林则徐(4)

大美唐布拉 作者:鹏鸣


林则徐与全庆勘田60余万亩,基本上分给了当地维吾尔族贫苦农民耕种,实在是做造福一方的功德。

61岁那一年,林则徐经过吐鲁番时,见一路干旱缺水,忽然发现一片绿洲,灌渠整齐,流水清清。他下车仔细观看,请教农户,问水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水是从地下的洞中穿过流出来的。当地人叫“坎儿井”。林则徐对“坎儿井”很感兴趣,在农户的带领下,实地查看,边走边问。原来它是从山地水源挖一个暗渠,长度不一,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竖井,各个竖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渐减小。暗渠的水流到田庄附近,就开始经明渠流出地面,灌溉农田。林则徐了解情况后,加以改进,每隔3—5米挖一口井,井下连环相通,水由井内水道下流。他在垦地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片片的绿洲出现。当地人民不忘林则徐推广的引水方法,称“坎儿井”为“林公井”。后来,有人把“坎儿井”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林则徐在哈密、伊吾勘垦4个月之后,终于在1845年12月4日接到了开释起复的谕旨。道光皇帝觉得林则徐在新疆开垦确实有功,就让他回京以四五品身份候补。林则徐得到这个喜讯当然高兴,他在伊吾给伊犁将军布彦泰去信,请他代奏向皇上谢恩,并且奏明皇上,说他现在的工作还没有干完,要等他把哈密一带的地亩查勘工作结束以后才能起身回京。

这时,距林则徐1842年10月26日流放伊犁途中到达哈密时,正好过去近3年两个月。1845年12月9日,林则徐在哈密军民恋恋不舍的送别下,启程离开新疆。

林则徐一生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等惊世之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林则徐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他没有因为巨大的落差而消沉、萎靡、绝望,而是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开拓进取。流放伊犁,没有使林则徐倒下,反而给了他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给了他彰显英雄本色的机会,使他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他曾手书《观操守》:“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这就是林则徐操守的精彩表现。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就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铺垫。

林则徐有这样的诗句:“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由此可见,林则徐对新疆是很有感情的,对伊犁更是充满了眷恋之情。当然,他也永远留在了伊犁人民的心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