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犁时常入梦来——一代学坛宗师徐松(1)

大美唐布拉 作者:鹏鸣


流放自古就有,约有几千年的历史,流放是统治者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犯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

迄至清代,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流刑、迁徙、充军和发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综合性刑罚。因很多遭到流放的人大多品级文化较高,他们将上层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放文化。清代将罪犯流放到新疆的3个地方,分别是巴里坤、乌鲁木齐和伊犁,在历朝历代中,清朝的流放刑罚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流放到伊犁的封疆大吏、文人墨客很多,徐松虽非大名鼎鼎,但他做出的贡献却名垂史册。像徐松这样的官阶和文人,在流放者中不知有多少,但是伊犁成就了徐松经世学派地理学家的地位,使他成为领袖群伦的学坛宗师。

徐松到过新疆伊犁,他的足迹遍布尼勒克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吉仁台峡谷,他在《西域水道记》中写道:“峡谷里许,怪石狰狞,垒垒塞路,激湍环曲,琴筑齐鸣,层嶂衔目,晚照薄林。”尼勒克的阿尔斯郎与徐松也有关系。阿尔斯郎坐落在新疆尼勒克县喀什河北岸前山过缘带上,独特的奇峰怪石是第三纪砾岩经大自然风化而成。据说,徐松在考察喀什河水系的时候到过这里,他看到这里怪石林立,有一块巨石很像一只狮子,就说,啊,狮子!于是,居住在这里的蒙古人就把这里叫阿尔斯郎了,“阿尔斯郎”蒙语的意思就是狮子。

喀什河谷是清代“伊犁将军”个个心向往之的演兵、打猎、避暑的“围场”,而将军们的首选围猎地又大都是在则库河谷,“将军沟”之名于是不胫而走。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写道:“沿喀什河北岸皆伊犁围场,一水所汇为一围,凡十围。”徐松曾经亲随伊犁将军晋昌狩猎于喀什河围场,他针对其地景观详尽地描述:“喀什河诸水皆发自北山,山无林木,唯水道所行,乔柯交阴,登高远瞩,若苍龙十余条蜿蜒南走,奔赴巨壑,空山草丰,自成周祛。”

那么,清朝的徐松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他是犯了错误,被发配到新疆来的大官。清朝皇帝发配到新疆的大官不少,纪晓岚啊,洪亮吉啊,邓廷桢啊,林则徐啊。可是,一般的人只知道这些人,对徐松,似乎听说的不多。其实,徐松的官衔属于正三品呢,不比有赫赫英名的林则徐的官职小,就因为徐松是个管教育的官,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所以,他就没有很大的名气,只能是圈子里的人知道。再说了,徐松是个学者,专家型的高级知识分子,要是搁到现在,起码也是个院士,就是当科学院的院长,也够资格了。这样的人往往属于“无名英雄”之辈,就像“两弹一星”的专家们。

却说那徐松小的时候十分聪明,就算不是神童,也够得上才子了。徐松是“官二代”,他的叔叔当过学政,所以他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拜安徽桐城派名家左眉为师。桐城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文坛门派呢,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得上的。十年寒窗苦读,徐松不仅学问大长,还学会了桐城派提倡的考据方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