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乞丐聊天(1)

你好,有故事的人 作者:丛平平


城市:北京

讲故事的人:浮小云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会有一些乞丐,脏、危险、落魄是世人对他们共同的印象,谁见到他们都要避着走,尽量离他们远一点,更不会有人想去了解他们到底拥有怎样的人生。有一天,我跟姐妹小秋决定去近距离接触一下乞丐们的生活。

我们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好奇心旺盛,想了解不同人的生活,想和不一样的人聊聊天。

我曾在上海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和两个乞丐相谈甚欢,小姑娘打扮乖巧,一个人,而乞丐浑身脏兮兮的,可他们言谈自在,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小秋说她曾在北京的秀水街看到一个乞丐跟老外用英语交流自如,让她顿时觉得自己英语白学了。

我也考虑过,或许我们会找不到乞丐,或许我没有勇气上前,但事实比想象的要顺利。其实,想找一个乞丐何其简单,几乎每个地铁通道都会有,找不到是不可能的,但是上去攀谈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上午十点四十,我和小秋到达约定的地方,在地铁的某个出站口,我们发现了一个乞丐。他一身塑料袋行头,很有创意——头戴白色塑料袋,身上裹了两个户外垃圾桶用的那种特大号的黑塑料袋,席地而坐读着报纸,一边读,一边自言自语,还不时往一旁吐口唾沫。

我们,走到他面前停下,他没有理会,我决定豁出去,望着他散落满地的报纸说:“好多的报纸啊!”

搭讪成功,话题就这么聊开了。

他并不排斥我们,只是看我们对报纸感兴趣,猜我们是学新闻的大学生,我们硬着头皮说是。于是他很认真地问我们新闻具体是怎么分类的?是不是有记者这样一个专业?

我本以为他只是随便铺了几张报纸在身边而已,以为他拿着报纸念出声是在搞怪,还怀疑他是否真的识字。但很快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他不但识字,还阅读广泛,记忆力好,不时纠正我的“语误”,让我时常产生情何以堪的感觉。

他手边的报纸分别是:《参考消息》、《新京报》、《京华时报》,他还给这三份报纸排了序:他最喜欢的是《参考消息》,说它比较权威,而《新京报》对他来说又比《京华时报》好一点。

他说自己每天都买这三份报纸,全翻一遍,不存,随手扔,第二天再买,感兴趣的新闻他就多看几遍,还不时跟我们探讨,絮絮叨叨,吐字不清,还喜欢在每句话后面加个类似于口头禅的“呀么嘿”,远观或者暂时围观的人完全听不懂他在讲什么,或许他们都以为他就是个疯子,看我们两个姑娘一本正经有说有笑地跟一乞丐聊天,不时有路人驻足围观。

乞丐坐着,我们蹲着,蹲累了,他就把报纸给我们,让我们也坐下。

这个乞丐阅读面十分广,他也不谦虚,名著随口说了几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简爱》……都是他中学那会儿读的,国内的名著就读得更全了。他还喜欢上论坛,去网吧发帖,天涯、猫扑……这些论坛都会去。那一刻我想,自己说不定曾经翻过他的帖子,瞬间觉得网络真诡异,你果真不知道对面电脑前坐的是什么样一个人。

他不喜欢韩寒,说他是“注水肉”,他和我们谈李敖,那是他的菜。他不喜欢孔子,和我们谈老子,他说:“老子写的什么你知道吗?”

我们答:“《道德经》。”

他又问:“《道德经》讲什么?”

我猜他不知,随口瞎说:“仁义。”

他说:“屁,那是孔子!”

我很惭愧,被他多次纠正,后来我一件实事随口发表了个看法,他看着我的眼里闪出“朽木不可雕”的神情,说:“我得纠正你,不,纠正已经不能表达我的愤怒了,我得扶正你!”

我们跟他聊了很多话题,他都一副问不倒的样子。也难怪,一天三份报纸读个通透,大学生和上班族也未必有几个能做到。

我们也谈了金庸。我说:“你还看武侠呢?”他很不屑地说:“切,多正常。男的看武侠,女的看言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