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去哪儿寻找摄影?(1)

光的喜剧 作者:袁洁


在我初学摄影的时候,从没想到摄影竟会如此复杂。

很多人说,摄影其实很简单,无非按一下快门而已,面对这种说法我总有些疑虑。如果摄影不具备一些吸引人的复杂性,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热爱着它?这个看似极为简单的载体像一个可以变幻出不同风格餐点的餐桌,完美地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需要。在这样一个全民摄影的时代,要弄清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想讲述一个我自己的影像故事,我家中在一进门的鞋柜上摆放了一张父亲的照片,那张照片装裱在一个与门铃连接的装饰相框里,相框的旁边还有一个钟表。当有人按门铃的时候,相框和钟表就会一同发出五彩的光,就算你听不见门铃,在视觉上你也能用余光知道有人敲门了。照片拍摄于我爸年轻的时候,用了当时最流行的染色技术,结合装置散发出的五彩光芒让这张照片仿佛一张圣像,有一些诡异,但又很吸引人。在我小的时候,总因为莫名其妙的一些原因和我爸争吵,父女之间常有的误解让我对他有着很深的偏见。于是,这张照片常常让我非常愤怒,照片就像不容置疑的权威,把守着家的一切规章制度,而我只能乖乖地服从,我质疑照片中这个和我年纪差不多大的男人所拥有的力量。有一次,我偷偷把爸爸的照片换成了我自己的照片,以示弱者的反抗。

但很快我的这个小阴谋就破产了,这张照片很快回归,带着胜利者的五彩光芒继续守在门口。2009 年,我开始深入学习摄影,在这个过程里,一张照片开始褪去简单的外衣,我学会了用摄影的眼光来看待周遭的世界,我发现这张让我之前很不喜欢的照片竟有了感人的一面。去年的一天,我带着颇为理性的勇气重新审视父亲的这张照片,竟发现照片中的男人其实非常年轻,他不超过20岁,陌生并且瘦小,并不高明的染色技术让他流露着青春的滑稽感,照片旁边的钟表更像一个残忍的提醒,在时光“嘀嗒嘀嗒”的流逝中,我清醒地意识到此刻他已经50 多岁了,常年饱受着糖尿病的困扰。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张照片所建立起的权威其实并不存在,那只是我在年少之时投射到父亲身上的一个有关自己的幻影。我终于懂得,照片展现了父亲力量背后那最真实也最残酷的事实——这张照片并非象征着权利,相反,是一个提醒,它提醒着我,要承担这个家庭的责任,我还远不够格。

照片并没有改变,只是看照片的人变了。观看他人的照片并最终在照片里找到自己,这就是我喜欢摄影的原因,我把这看成摄影复杂性的体现——因人而异的解读视角,并且总是流动的,没有对与错的简单标准。在这本书里所有提及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的一些兴趣,我曾在一些无关摄影的领域里花了大量的时间,最终发现它们竟然奇迹般地与摄影有着诸多的关联。文学看似与摄影截然不同,但我在很多小说里发现作家擅长描写角色们与摄影之间的奇妙旅程,文学的感性为解读摄影作品添加了诗意化的元素,叙事的语言代替了专业摄影评论的枯燥,让摄影的解读有了全新的可能。就在这本书截稿的时候,我还在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找到了一些描写摄影的段落,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长达53 年7 个月零11 天的爱情故事,通过女主角费尔明娜·达萨年轻时的一张照片彰显了全书的中心意图。摄影往往比文学更加简练,它们被作家有意埋藏在故事中,通过轻描淡写的方式提示给读者,这种摄影的隐喻性帮助文学制造出了一种可贵的玄机。除了文学,科学与摄影之间的关系也颇有趣味,在一段时间里,我迷恋上了有关阐述宇宙奥秘的纪录片,虽然我是一个科学的门外汉,但面对头顶这块星空时也有着一样不输于任何人的本能好奇,由哈勃望远镜所捕捉到的宇宙影像散发着无尽的魔力,博大最终回归于渺小,从这些宇宙的照片里你依稀可以看到自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