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早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安,在此时期,上海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中心和旅行目的地,被称为“东方巴黎”,因为在这里人们用装饰艺术风格迅速重建了城市的许多区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建造起来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且充满魅力的案例,如饭店、百货公司、公寓楼、影剧院和办公楼,使得上海可以自夸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装饰风情城市之一。其中也包括一些代表美国和英国特权的商业建筑,它们源自19世纪的贸易条约(中国称之为“不平等条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把这些外国的利益逐出这个城市之前,它们已经合并成了一个所谓的“十里洋场”。那些最有名的建筑和室内都在这个城市著名的河边——外滩沿线,包括建筑师帕尔默(Palmer)和特纳(Turner)设计的华懋饭店(1932,后称和平饭店),他们1920年代在上海开办了事务所,他们还设计了附近的老中国银行大厦(1837)。这一时期,另外一个活跃于上海的著名建筑师是匈牙利流亡者邬达克(László Hudec),1925年,他在这个城市开始了自己的营生。在他众多的装饰风格成就中,包括22层的国际饭店(1934)、大光明大戏院(1933)以及有着大弧度的“流线型”曲线、抽象的形式、釉面瓷砖和巨大玻璃的吴同文住宅(1938)。法租界受装饰风格影响的住宅楼也表明了1920年代和1930年代西方在上海的影响,其中的许多内部陈设、设施、灯具和装饰细节都是从欧洲和美国进口的,尽管包括Soy Chong公司的工匠在内,越来越多的中国工匠也会用适当的风格生产这类产品了。
一些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剧院也在上海被建造了起来,其中就包括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大戏院,无论是其中上映的电影还是内部装修,都显示了好莱坞魅力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电影明星,比如阮玲玉,而装饰风格的海报则在城市景观中四处可见,这种风格也影响到了杂志、包装和其他印刷品。
同时期,由于许多流亡建筑师和设计师作品的影响,装饰艺术风格在印度也很盛行。这种风格的一个著名中心是孟买,在那里,从1920年代末开始,巴克湾(Back Bay)垦区就建起了不少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其密集程度堪比迈阿密海滩,翻翻美国的国家古迹名录就能知道后者有多少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或者与新西兰的纳皮尔(Napier)也可有一比,1931年的一场大地震过后,新建建筑几乎全是装饰艺术风格的。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就像中国的上海一样,迷人的现代装饰风格不但俘获了富人们的想像,对于大量市场来说,它也容易生产或复制,而且也能与当地的装饰传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尽管装饰风格在整个印度次大陆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它还是被看作一种对西方的沉溺,很难与人们向往独立的劲头结合在一起,而印度人则在1947年获得了独立。
第二机器时代
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乘客可以乘坐喷气式飞机出行了,大众媒体也日趋兴盛且巧言令色,晶体管、微电子技术和电脑的影响日益显著,这些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征。在中国,同期与之并行的是1949年之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兴起,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直到1979年广东和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