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也需要虚构(1)

温州小店生意经 作者:王手


我一般只写小说,别的体裁的东西几乎不写,写“非虚构”是第一次,其实算不上创作,只能说是记录而已。我以前有记一些生活小事的习惯,没打算派上什么用场,没想到有些东西是会“发酵”的,这个《温州小店生意经》就是发酵的结果。《人民文学》的编辑曾说我,你写的生意像那么回事。这个一点不假,我不是在编生意,不是为写东西而去体验生意,我透露个秘密,我就是做生意的,做了有整整二十年了,现在还在做。这也是温州人的特色,不满足于做一件事,总想着试试其他的事。就像我,在一个机关谋事,业余写写小说,额外又做一份生意。很有意思。

“非虚构”是《人民文学》早几年推出的一个栏目,我没有研究过它的意义,但我相信推出这个栏目一定有它的道理。至少,它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多种可操作性。现在看来,它抓住了这个点,让人有印象了,也有人响应了,更做出动静来了。我当时只是想凑凑热闹,在写小说的间隙,整理一下自己的记录,换句话说是,把局限的纪实写得文学一点,把写不了小说的东西写成非虚构。

我平时写东西很慢,从来没有过一气呵成的时候,我似乎更愿意在一种写的状态里,每天装模作样地说自己在写东西写东西,一个中篇有时候都要磨上大半年。但这部《温州小店生意经》却写得很快,这得益于我的体验和积累。不一定都是我的故事,但一定都是我身边的故事。开始叫“平民生意经”,后来叫“小店生意经”,《人民文学》刊出的时候又加了“温州”两个字,似乎更有噱头了。

我有意把它写得朴素、轻松,所以,标题也写得近乎白话,像“我老婆突然就下岗了”、“下决心自己开个店”、“鸟枪换炮的苦恼”、“鞋料生意也要和人打架”等等,就像我们温州民间的“土讲”。我也曾想把它写成连载式的,想在《人民文学》发表后再在什么报上赚点外快,可惜没有人找我做这笔生意。

《温州小店生意经》发表后还是有一些后续效应的,《文艺报》2011中国报告文学“年度综述”《呼应现实与记录历史》里也介绍了它,《人民文学》杂志社还专门编了一本书叫《胆小人日记》,把乔叶的《盖楼记》、李娟的《羊道·冬牧场》、阿乙的《模范青年》及《温州小店生意经》等非虚构作品收在一起,推荐给大家。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更是没有想到。我想,评委们也许是看中了它的温州元素,看中了体验的力量,看中了这种老实巴交的写法。我在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是这样的:我虽然有着优越的生活和稳定的工作,但我对生活的体验一点也没有少,各种各样的生活我都乐意去尝试,它让我平庸的生命有了色彩,同时也启发了我许多不一样的想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